首页>检索页>当前

试题应兼顾适宜性与挑战性

发布时间:2024-04-19 作者:成尚荣 来源:中国教育报

考试评价改革始终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一道难度极大的必答题,需要采取强大的破冰行动。我们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足够多的智慧去探索、去超越,不能盲目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传统执念。改革总是在风浪中前行和实现的。

考试评价改革牵涉诸多方面,考试命题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它和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整体性、牵引性不可低估。前段时间,某城区教研部门对试卷的布局和试题做了改革尝试,其中两份试卷,尤其是两道试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度讨论,像是在原本就不平静的水面上扔进了两块石子,浪花飞溅,涌起的波澜还真不小。

先说说小学三年级的一道试题:“早在古代,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如在《九章算术》有如下描述:‘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亏)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因为是古文,为帮助学生理解,下面有一段译文(此处略)。试题中还给出古人的解题方法:“盈亏相加(3+4)得7,所出率相减(8-7)得1;二者相除,得人数,再算出物价即可。”最终请学生计算的问题是:“你能根据上述文字内容,尝试解决:今有共买鸡,人出九,盈十一;人出六,不足(亏)十六。问人数、鸡价各多少。”

显然,这道题有很大难度。一是古文。三年级学生还没学过古文,肯定读不通,更读不懂,学生难以理解,便无法解答。二是题目过长,简直是一篇小文章,似乎不是在读题而是在读文章,需要前后照应,厘清逻辑关系,三年级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的确很难。三是将古人解题方法转化为今天的解题方法,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其间,思维的连接、转换、迁移,包括古文与现代文的转换,难度可想而知。考试的结果很不理想:绝大部分学生都考蒙了,考砸了。一些教师、家长、社会上有关人士基本持否定态度。但是,用“否定”两个字就解决问题了吗?讨论的价值可能会超越试题本身。正确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应当是从中汲取什么,应坚持什么,又应改进什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反思。

另一道题是英语学科的,是一道听力题,通过3篇短文的阅读,考查学生词汇、交际用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并通过上下文,以及标题、图片等语境,尤其是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来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理解文意、拓宽视野,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显然这道题也是很难的,引起的反响也相当大。

看到试题和所引起的各种反应,我与出题的教研部门进行了沟通。他们的回应是:在研究命题时力图体现素养导向、跨学科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易而不死、活而不难”是命题时坚持的原则;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命题导向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改变家长只追求分数的现状。他们又补充说明,有难度的、灵活性题目所占分值设置较低,采用星级评价而不评分。

我认为,命题者的出发点、着眼点是无可非议的。我尤为赞赏他们所坚守的“易而不死,活而不难”的原则及等级评价的方式。但是,这一切怎么才能落实在具体的试卷、试题上呢?从理想到现实最短的距离是科学的行动,将理念合理地、恰当地转换为具体的实践是难中之难。其中,适宜性可能是关键之所在,以上两道题所引起的争论正源于此。命题组经过反复讨论、反思后形成了以下共识:命题研制的适切性、严谨性有待提高,尤其是既要在专业上体现新课程素养导向,又要切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段特点。试想,这道数学题如果放在五年级,用同样的表述方式,再适当开掘知识的深度,效果可能会更好。

适宜性是与儿童的成长性自然联系在一起的,从儿童视角切入,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认知。除了考虑适宜性,儿童的学习还需要一定的挑战性。以上两道试题传开后,有家长做了试验:同样是三年级学生,让他们试做,结果不少孩子解答出来了。一位家长说:“确实,很多孩子一看字多就蒙了,还是文言文。我女儿虽然答的时间长,但也做出来了。”另一位家长说:“这道题其实不难,就是文字太绕口,我女儿做出来了。”不少教师说,题目并没有超纲,但考了学生多种能力,有点挑战性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是有好处的。

于是一个问题自然提了出来:我们究竟该怎么理解、定义适宜性?如何把握好适宜性与挑战性之间的平衡?当下的儿童获得知识的途径已越来越多元化,学习方式更多样,整体性、复杂性思维正在发展之中,适宜性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试卷里既有儿童的现实,又有儿童的未来;试题既要着力儿童学习的现实性,还应着眼儿童的可能性;所以不超纲,既包括知识、学业标准的学段性,更应包括思维的发展性。说到底,素养导向最终是导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导向学生在复杂的情境里研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孕育着未来,试卷里有未来。大胆探索,才会让考试改革迈向一个新境界。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9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