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八桂教育先锋队伍

发布时间:2024-05-08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常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大力培育和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八桂教育先锋队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党的领导、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区、新时代壮美广西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党的领导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保证。广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政治保证,始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体系,持续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分类实行高校和中小学校党组织星级化管理,评选高校星级党支部474个,中小学星级党组织1257个。培育创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党组织104个、自治区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党组织320个,中小学名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32个。实现公办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广西将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教师群体特点、适应教学科研实际的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涵养教育家精神的首要任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是确保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性要素。广西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涵养教育家精神的首要任务,引导广大教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持续健全师德师风制度保障,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重要依据,严格执行拟聘用教职员工全员查询制度,近两年共核查新入职教职员工约14万人次。创新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传导机制,将师德师风纳入从严治党清单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全面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探索创新师德教育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师德巡讲、广西优秀教师进校进课堂巡讲和“我的教师梦”主题演讲等活动,着力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责任感。广西将大力推进示范引领,持续开展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的“每月名师”宣传活动,激发教师对标先进,着力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扎实推动教学改革是厚植教育家精神的必由之路。广西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立教、兴教的根本,以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地落实,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增长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有力提升教育水平。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缩率达96.4%,九成以上的家长对“双减”工作表示满意。探索中小学科学教育,广西有3个科学教育实验区、33所科学教育实验校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加快建设,获评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区。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共有19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50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广西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类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围绕基础教育补短板、职业教育创品牌、高等教育抓特色,引导教师在教学改革浪潮中厚植教育家精神。

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基础支撑。“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践行教育家精神,必须优化师范教育体系。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了以10所师范院校为主、21所综合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格局,在校师范生12.4万人,师范院校在校师范生占比逐年提高。实施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师范教育能力。从2023年起,直属公办高校师范生生均定额拨款系数从1.1提高到1.3,有效推动政策、资源、投入进一步向教师倾斜,为广西教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储备。广西将探索构建培养卓越教师的教师教育体系,实施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打造高水平师范教育基地,实施育新秀、育骨干、育优师、育名师、育大家等基础教育“五育工程”,为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高水平教师支撑。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8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