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斑斓世界中少女创伤的疗愈

—— 读陆梅《万花筒》

发布时间:2024-05-15 作者:周长超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陆梅最新长篇儿童文学《万花筒》(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延续了她《梦想家老圣恩》《像蝴蝶一样自由》等少女成长小说的创作脉络,用轻盈的文字触摸和体察少女的内心世界和现实困境,生动展示了两个女孩的友谊和家庭成长空间、弄堂乃至上海地方经验。陆梅曾说:“一切生命中需要不断修正的段落在少女这个成长阶段会放得很大,而我有幸可以看到、感知到。我很愿意同她们做朋友,化身为她们中的一个。”小说采取了她所擅长的双主角的人物设计手法,两个女孩形成一种镜像共生结构,镜像的一面是来自乡村女孩的忐忑怯懦,另一面则是来自城市聋哑女孩的挫折孤独,都可以归类为陆梅所提及的“一切生命中需要不断修正的段落”,这也正是我们通常归纳的创伤叙事。

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万花筒》对少女遭遇到的残疾、创伤、无助、孤独等阴郁沉重的苦难叙事,采取一种自然轻盈、松弛豁达的言语叙事策略,呈现出“哀而不伤”、平和典雅、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这种叙事策略和言语风格的情感基底,并不是毫无悲悯的冷酷与麻木,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宽慰和对蓬勃生命力的欣赏,两个女孩在相互凝望与对话之中,彼此陪伴、抚慰,在游戏中思考和成长,产生神奇的疗愈效果,这也正是陆梅在这部小说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鲜明个人标识的创作风格。

弄堂作为一个熟人社会,成为一个非常恰贴的故事发生地,在章节设计中利用“万花筒”的多面向,来展示具有上海地域特点的地方性经验书写的多维向度。随着麦小节进城的脚步,具有烟火气的弄堂、老石库门、阁楼等上海图景次第展开。作为一个闯入者,麦小节最终在这个弄堂里与上海市民群体及生活场景实现了“陌生—熟悉”的转化。麦小节与白雪,在邻居的言语之中被统一为两个“喔子”(沪语“哑巴”的意思),这种“误认”如同镜中人与镜外人在镜面形成了贴合和统一,在反复出现中,与周围庸常的生活场景格格不入,形成一丝反差和扭曲,也昭示着创伤已然发生。

在经典的苦难叙事中,多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创伤的发生,这可能是拟真式地模拟受创伤者的逃避心理、片段式的记忆和变幻的情绪状态。麦小节与白雪相遇后,二人通过眼神、手语、文字和彼此之间的默契沟通交流和愉快玩耍,其中浓墨重彩的是利用万花筒玩的幻想游戏“第一眼”游戏,而在铺陈和勾勒白雪的家庭情况时,对白雪如何导致聋哑的经历只字未提。这种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叙事策略,一方面是保留了一层悬念和叙事的张力,另一方面也符合外来者接近和了解人物的普遍规律,只能通过只言片语的拼接来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

创伤事件最深重的影响其实是反映在人物的痛苦、压抑、迷茫的内心时刻,这有别于有形的伤害和行为的刻画,挑战更大。讲述到白雪因为高烧引发脑膜炎后遗症而丧失听力,叙事的探照灯开始聚焦在母亲所深陷的自责、悔恨和孤独的情绪之中:“被黑夜精灵折磨得坐卧不宁时,白雪妈妈悄悄起床,在黑漆漆的房间里转圈……”构建了一组具有多重隐喻的意象,最浅表的是物质层面的狭小居住空间,再深一层的则是白雪妈妈被困在自责的封闭心理空间中茫然无措、无法摆脱的窘境,而最底层的象征意义其实是所有希冀的光芒仍然需要在家庭的温床之上冉冉生长。

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中将创伤复原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建立安全、回顾与哀悼、重建联系。陆梅像魔术师一样善于把小说构造成为互为表里、指向多元的“现文本”与“潜文本”交相呼应的双重文本,小说中白雪的笔记本成为重要的试验场。笔记本扉页抄写了洛尔迦的诗歌《哑孩子》,还有两篇童话《被精灵请去的小孩》《白雪的隐身衣》,这些都是作者充分考虑文本的寓言性诉求而精心设计的,经由文本的隐喻,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白雪正视创伤、建立自我安全感的心理历程。

爸爸探亲时面临一个重要而艰难的人生抉择,是继续航海追寻自己的船长梦,还是留在船务公司陪伴家庭?白雪与妈妈选择了支持他实现自己的梦想。离别之际,白雪把万花筒送给麦小节并写下了一段话,可以视作书名的注解:“万花筒里面看起来五彩斑斓,其实是一个破碎的世界。不过它是以不完美来成就完美,我也想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这也意味着,在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撑抚慰之下,白雪经过艰难跋涉,赢得了强大的直面创伤、摆脱创伤、超越创伤的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

陆梅曾说:“写作于我,其实是一种寻找和指认,寻找指认生活中被忽略的、被遮蔽的、不被善待的、被遗忘和过滤了的种种,和灵魂有关,和精神的浩渺有关,和自由、尊严乃至内心的安宁有关。我写下它,感觉那道光影线就会往明亮处挪一挪。”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创作观念,陆梅创作出了《万花筒》,它烛照少女成长中那些幽暗的、不易察觉的创伤与苦痛,捧起源自家人、朋友的温暖聚合为生命的强大力量,用爱的阳光驱散疾病、伤痛的乌云,为小读者撑起一片光明澄澈的天空。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5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