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推动共生理论下的教研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4-05-17 作者:吴晓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以“专业共进、资源共建、使命共担、成果共享”为核心价值追求,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需要依托专项行动推进,通过专项行动以点带面,推动教研模式的全面优化和革新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教研部门之间的纵向贯通以及教研部门、教育部门、科研部门和宣传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已经成为推动教研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教研模式的优化与革新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应对教育创新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不断优化和革新教研模式。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基于共生理论,以“专业共进、资源共建、使命共担、成果共享”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教研主题引领、专项行动推进、教研机构协同发展为路径,为应对教育创新的挑战和机遇提供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还构建起共生型教研生态系统,推动教育相关机构之间协同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共生理论的特点及在教研中的应用

共生理论起源于生物学领域,强调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同进化。在教研领域,共生理论强调教研人员、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同进化。基于共生理论的教研模式创新,打破了传统教研的界限,推动教师、学校、研究机构等各方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一个共生的教研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方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实现了教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教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共生理论强调教研内容的多元化和互动性。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和教师都可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这种多元化的教研内容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互动性的加强也让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共生理论强调教研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研活动紧密围绕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展开,旨在解决真实的教育问题。这种实践性的教研内容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用性的加强也让教研成果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容易被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共生理论强调教研成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研成果是共享的,各方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和交流。这种共享性的教研内容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也增强了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开放性的加强也让教研成果更容易被传播和推广,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和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开展教研模式创新实践

共生理论是一种强调合作、协调、共享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它为审视和推进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教研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一个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过程。

如何基于共生理论推动教研模式创新?笔者结合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的经验,提出四点建议。

确定核心价值追求。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以“专业共进、资源共建、使命共担、成果共享”为核心价值追求,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的统筹引领下,教师们形成各级各类的教研共同体,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和实践,通过共同搜集、整理和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试题、案例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育资源体系。在共同价值的追求引领下,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通过举办教学展示、经验交流、论文研讨会等活动,将教研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和群体中。

侧重教研主题引领。在共生理论指导和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下,教师们以“同心、同向、同行”的主题为引领,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和实践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每年的教师团队建设设定目标,通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团队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围绕教研主题每年设计更具体的教研活动主题,例如“共生·互襄·齐飞:助推教—学—评一体化”,通过主题引领,紧密结合教育实际,从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方面出发,将各方的研究力量与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引导教师以教研主题为引领,深入开展研究和实践,形成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教研主题的引领能确保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们在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下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依托专项行动推进。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需要依托专项行动推进,通过专项行动以点带面,推动教研模式的全面优化和革新。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基于共同价值追求和主题引领,设计了初中教研工作会、教研员指导试点校和课改实验基地校、初中教学名师展示活动等系列专项活动。初中教研工作会搭建起初中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共享和合作。教研员指导试点校和课改实验基地校的设立,为教研员和教师提供了教学实践探索和创新的场所,推动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教研模式,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初中教学名师展示活动则可以展示教学名师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激励广大教师向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些专项行动的推进,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

加强教研机构协同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教研部门之间的纵向贯通以及教研部门、教育部门、科研部门和宣传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已经成为推动教研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纵向贯通确保教育政策和实践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从省级教研部门到学校教研组形成一个紧密的协作网络。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制定教研规划,提供教研指导和培训;市级教研部门则根据省级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和项目;县区级教研部门和学校教研组则负责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纵向贯通的教研体系,使各级教研部门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横向联动则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指导下,制定年度教研培训工作计划和课程方案;借助吉林省教育学院的科研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通过吉林省内媒体推广、宣传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吉林省电教馆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育教学教研数字赋能提供了可能。这种横向联动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效能,还进一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发展。

总之,基于共生理论的教研模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能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种创新实践还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7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