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如何发挥综合性优势办特色化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20 作者:刘建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路径方法。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既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回应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综合性大学,湖北大学“因师范而生”“因师范而兴”“因师范而优”。9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尽管六易校址、八更校名,学校依然传承师范教育文脉、坚守师范教育本色,为湖北省培养了约1/3的省级示范高中校长和教学名师。

2020年11月,学校成立了师范学院,基于“师范为根”“本科为本”理念,提出重振师范教育的改革方向,争当地方高校师范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积极为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学校以强化师范性、夯实专业性、增强实践性、突出综合性、凸显创新性为策略,积极推进师范教育综合改革,大胆探索综合性大学举办高质量教师教育的发展之路。

蓄势聚力赋能前行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集群、资源集中、生源集聚等综合性优势,为培养“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卓越教师提供必要条件。

学科集群。学校的学科专业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专业的优势,较早出台了主辅修、双学位等制度,同时开展了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培养了大批专博兼备的各学科师范人才。

资源集中。学校建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还建有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图书馆馆藏体系,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范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生源集聚。学校以多元化学生活动为基础,打造了系列体现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如师范生“三笔字竞赛”“板报设计大赛”“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心理情景剧演艺大赛”等,助力师范生涵养教育情怀、树立从教志向、掌握教学技能、全面自由发展。“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自实施师范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学校的师范专业招生一志愿率高,且高分学生集中,生源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了以培养质量提升生源质量、以生源质量保障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

多措并举赋能提质

学校以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智库服务等学术性优势,为培育和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科学研究。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不仅在各师范专业学科领域、教师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较为雄厚的研究实力,而且在科教融汇上拥有天然的优势。教师将前沿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且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科学研究,以此培养了大量的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专业化人才。

研究生教育。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拥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6个学科教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学硕、专硕)。学校的学位点布局极大地促进了师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历水平,助力师范人才在学科专业领域深耕、拓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夯实师范功底,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

智库服务。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在智库服务上具有先天条件和独特优势,不仅能深度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政府、中小学校等提供大量的科研服务和智力支撑,彰显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而且能与政府、中小学校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快速掌握教育新政策、发展新动向,避免教育教学研究、师范人才培养等与教育实践脱节。学校不仅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研究,积极为湖北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咨询决策服务,而且大力推进教育智库建设,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如湖北基础教育研究院、湖北省教联体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等落户学校。

多维联动赋能增效

学校以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终身学习等开放性优势,为培养“四有”好老师打下坚实基础。

开放办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仅组织师生走村入户,深入工厂车间,而且与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以及社情民意,同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在交流互鉴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激励他们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2023年暑期,学校以“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踏山河”为主题,组织536支团队8239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目前,学校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孔子学院建设、区域与国别研究方面特色突出,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瞭望世界的桥、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

协同育人。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协同育人。作为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校,学校与随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共建合作协议,建设湖北省教师教育共同体,发挥地方资源优势、高校专业优势、中小学平台优势,在师范生培养、教师培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和全方位育人。

终身学习。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服务于终身学习。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每个学科的师范生身上,某种程度上会伴随每位教师终身。学科知识的更新迭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日新月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和拓展自身的知识与视野。学校积极承担湖北省荆楚名师名家培养项目,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免试教师资格认定,推进随州教师教育实验区名师轮岗,实施红安县第三中学帮扶,通过挂职培训、驻点教研、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活动,助力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开展终身学习。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当前,学校正以“高质量兴办师范教育”为目标,以“强基础、扬优势、补短板、抓突破”为思路,继续努力在综合性的底色上形成特色化的教师教育成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培养卓越教师蓄力。

(作者系湖北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