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尹海帆——

“和学生一起攻克难题,我最骄傲”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张雯怡 邱婉婷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年5月1日,我终于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尹海帆清晰地记着这个日子。当年,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企业高薪工作,重返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入职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我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老师,培养更多优秀的通信人才。”那一年,中国迎来了5G商用元年,5G技术研究成为业界的热点。

时隔5年,尹海帆凭借潜心科研攻关的精神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广泛部署。身为专业人士,尹海帆清楚地知道技术发展中存在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我们的研发空间很大,机会也很多,比如解决世界性难题5G‘移动性诅咒’,以及5G信号覆盖能力差、能耗高等等。”回母校继续科研攻关,他信心满满。这种志在必得的自信既来源于在企业积累的丰富工业实践经验,也来源于校园里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充满干劲的莘莘学子。身为过来人,本硕均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尹海帆深知这群年轻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

“十多年前,我读本科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个导盲机器人项目,利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出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智能设备。”凭借该项目,尹海帆斩获因特尔杯嵌入式系统竞赛全国一等奖。“那是我第一次站上国家级领奖台,那次竞赛也成了我科研之路的起源。”有了求学期间积累起来的兴趣、信心以及动手能力,尹海帆得以从容地面对科研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在无线通信领域积极探索。

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尹海帆希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耕耘者,把母校的科研精神传承下去。为了组建团队,他跑去宣讲,面对面与学生沟通:“我要告诉他们我打算做什么、技术挑战是什么、可以解决通信系统什么样的难题。”尹海帆说,“我希望和学生们一起,在我们国家主动迎接6G新挑战、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过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世界级难题、国家需要、解决真问题……这些关键词深深吸引了大三本科生裴熙隆。在尹海帆的努力下,一支跨越了多个学院和学科专业的联合团队组建完成,裴熙隆成了其中的一员。他们的目标是解决5G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基站建设成本高、信号稳定性弱等问题。

团队成立之初,虽然在时间协调和学术沟通上有些麻烦,但为了跨越专业“代沟”,团队迅速成长。熟悉对方的专业术语,在短时间内解决沟通障碍,合作也在不断磨合中越来越顺利。2020年年底,他们迎来了实地测试,一忙就忙到了寒假。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回家,而裴熙隆和队友仍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室外展开多项测试。“尹老师经常陪着我们一起做测试。有时候过了饭点,他就叫外卖,大家一起坐在天台上顶着寒风吃快餐面。他每天工作到特别晚,我们走的时候都晚上十点多了,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第二天一早,我们又看到他精神焕发地来实验室了。”裴熙隆眼中的导师既负责又敬业,还能和大家同甘共苦。这位亦师亦友的年轻博导以身作则,既是团队的“主心骨”,也是与成员们打成一片的“战友和兄弟”。

经历了几千次的电磁仿真、几十次的迭代和优化,年轻的团队斗志昂扬,终于研发了全新的5G信号智能增强系统,可以有效增强5G网络覆盖质量,降低成本和功耗。如今,团队多项科研成果与企业合作落地,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社会发展。他们自主设计的系统也已经在湖北进行试点应用。攀登科研高峰的路上,团队成员也陆续从本科生升级成为硕士生、博士生。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外,他们更是从单纯的“技术宅”蜕变成为学科交叉的“全能型选手”。面对5G技术的发展前景,这群青年清醒又乐观,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数字新基建,让高速稳定的5G连接无处不在。

播撒的种子终将生根发芽。5年来,尹海帆倾心讲授“无线通信基础”等核心专业课程,直接指导50余名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不管教学、科研多么辛苦,他始终坚持与学生在一起,聚焦业界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发现真问题、解决难问题;搭建原型样机、测试信号处理算法;打磨PPT、一起路演、模拟问辩,一起参加培训300多场……在尹海帆的带领下,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主体赛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各1项,并作为湖北省唯一作品入选大赛科技创新成果展。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目睹这些“科研新手”逐渐成长为锐意创新、自信阳光的“工科未来”,尹海帆的心中无比自豪:“攻克技术难题很让人开心,但我最骄傲的是,这是我和学生一起干的!我希望他们始终铭记,科创报国是我们的使命,科研成果要运用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3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