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华民族发展史强化青年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邓天开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迷茫”似乎一直都是青年必经的“成长烦恼”,如何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充分汲取“抽枝生长”的“春风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青年打底塑形。

面向青年开展好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仅有利于帮助青年找准方向、顺利成长成才,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

帮助青年认识党百余年奋斗成就

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呈现了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各族人民追求国家统一,无数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光辉历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征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学好中华民族发展史,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救中国、为什么能发展中国的历史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通过交往互动,逐步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共同营造了统一的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学好中华民族发展史,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发展史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趋势。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有力佐证。青年只有学好中华民族发展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引导青年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引导青年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化对新时代党的伟大成就的认识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运用。

深化对新时代伟大成就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论述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进行观察,并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共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宏阔的历史背景。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可以引导青年深入思考中国近现代历史走向的必然性、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从而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对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所产生的民族责任感。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可以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强化共同拥有的历史记忆、铭记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坚持共同秉持的价值理念、追求共同期盼的目标愿景;可以有效唤醒和增强青年内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青年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坚定道路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历史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可以有效抵制错误思潮对青年的蛊惑和误导,引导青年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帮助青年清醒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

增强青年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重大主题宣传,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要切实开展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推进其入脑入心入情入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教育,用好学校思政课主渠道,将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地位讲清楚、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影响讲清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四史”的整体背景,体现了“大历史观”。高校要将“四史”教育同日常历史教育相结合、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四史”放在历史长周期里去考察,用打通历史、当代和未来的“大历史观”把握发展大势,更加深刻了解我们从哪里来、走到了哪里、又将向哪里去。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盘活用好红色资源,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教育和纪念活动。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好校园媒体宣传和基层宣传宣讲,打造文创和网络文化精品,将中华民族发展史具象化,让学生时刻接受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的熏陶,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作者单位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3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