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武汉中学:课堂吹拂“红色风”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邱婉婷 尚紫荆 陈思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八(4)班的杨靖祎,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周一清晨的武汉中学,响亮的声音回荡在飘扬的国旗之下,一堂国旗下的思政教育课正在进行。

红色演讲、薪火“讲”堂、话剧表演……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红色新式学校,武汉中学通过建设特色红色课堂,推出系列红色活动,形成埋下“小红种”、育好“小红苗”、长成“红树林”的一体化阶梯式培养路径,让青少年在“红色风”的吹拂下成长、成才。

    高举红色“人格教育”旗帜

走进武汉中学校史馆,一堂“14对话103”的特殊团课正在开展。一批14岁的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八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103岁的武汉中学校史馆,聆听团课。校史馆200余件珍贵展品、武汉中学建校百年历程……无不诉说着那段革命先辈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学生们漫步在校史馆里,通过这段跨越时空、打破学段壁垒的对话,感悟和传承革命先辈们的伟大革命精神。

以校史馆为依托,学校扎根红色土壤,以“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为核心,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资源,探索建设“人格教育”体系。“人格教育”体系以课余团校、学生干部学校、家长学校和学生值周校长制、学生值周班长制、班级值周制、家政值周制等“三校四制”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红色课程和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将“朴诚勇毅”内化为自我品性,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上,学生们通过做调查、看图片视频、演节目等形式在班会上再现发生在社会、学校、班级里的红色故事;每个学期,学校全体入团积极分子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等红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团日活动,感受每一个红色展馆的历史温度与厚重,体悟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在红安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红色阵地,副校长朱晏华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为学生介绍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的变迁过程,讲述“朴诚勇毅”的校训精神……

“班会晨会校训课程”以校训为核心,根据初、高中六年不同学段特点,着力打造24节主题班会课,构建“人格教育”晨会系列课程;“博古知今实践课程”以“博古”和“知今”为两大核心,与武汉市各大高校和各类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聚焦现代科技成果,传承红色基因;“党团理论素养课程”及“弘朴讲坛”,运用党课团课红色阵地,邀请专家及英模人物进校园开设专题讲座,推进党建、团建工作,提升理论素养……以三大系列红色课程为主线,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构建起独有的红色校本课程,让红色血液与“人格教育”理念自然融合。

    红色文化浸润课堂主阵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同一时间,跨越3000多公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和武汉中学音乐课堂“梦幻联动”,鄂疆两地少年在课堂上共唱一首歌。这场缘分源于学校的创办人之一陈潭秋烈士曾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两校学子在音乐课上共同学唱红歌,了解背后的革命故事,增强爱国意识。

这堂音乐课是学校以红色文化浸润课堂,将其纳入课程总规划的缩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弘扬红色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先导作用,找准小切口,瞄准课堂设计和学科教师两个关键点,强化课堂的育人功能。

教师们在地理课教学中融入领土、主权等内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在“优美的汉字”专题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感悟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专题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溯源文脉;在获评武汉市首届“十大最美课程”的模拟政协课程上,学生们聚焦社会热点参政议政,切实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学校发挥学科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致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目标确立、组织实施、资源利用、评价各个环节中。不同学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红色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师生在哪,革命的火种就撒到哪

话剧《青春的火种》回顾五四时期的激荡岁月,展现董必武同志为唤醒民众立志办学的坚定意志;红色故事《革命的摇篮》再现陈潭秋烈士胞弟陈荫林从“只盼望有碗饭吃”到成为革命“急先锋”的史实……在学校定期开展的“青”言“青”语话传承党团活动中,青年教师和共青团员们以话剧、讲演等多种形式让红色基因注入青春血脉。

围绕“红色校园”建设,学校持续深化团教协作机制建设,探索形成了“红色+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实践锻炼“三轮驱动”团教模式。“红色+思想”启智润心,学校依托相关平台开展经常性、启迪性思想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红色+组织”建强堡垒,学校健全党团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注入从严治团活力。“红色+实践”躬行致远,学校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处处彰显红色特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受到熏陶教育,涵养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学校先后组织师生探访瑞金、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激发师生爱国情怀;以社团活动为依托,打造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辩论、航模、机器人等一批精品校本课程,在活动中形成学校品牌文化;每年开展“朴诚勇毅之星”、董必武教育基金奖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宣讲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打造红色品牌、选树红色标杆、夯实红色阵地……武汉中学还发起成立全国首家红色学校发展联盟,扩大学校在“人格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上的辐射力。目前,学校已与延安中学、井冈山中学、任弼时中学等10所学校组建红色教育联盟,与深圳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光明勤诚达学校、新疆博州蒙古中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红色校园”实践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优秀人才。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4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