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防网游沉迷,家长履责是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2024-06-04 作者:贺俊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2级本科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闻回放

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出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根据各方过错情形,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其中明确,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也将承担30%—70%的责任。

    主持人语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也危害身心健康。如果再加上非理性打赏充值,则会雪上加霜,严重损害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影响家庭和睦。解决这些损害、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和日益增多的经济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清责任、各担其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本期3名大学生各抒己见,呼吁全社会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青年说

日前发布的游戏行业首个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厘清责任比例、完善消费管理,可谓填补了业界的长期空白,使权责划分有据可依,更有利于夯实家庭教育在防网游沉迷中的责任。

防网游沉迷,家长和游戏平台都负有责任。明确游戏方和监护人责任比例,要求监护人在未履行监护责任等情况下承担相应的责任,本就是理所应当,将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巩固防沉迷成果。

长期以来,因为监护人失职而引发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孩子沉迷网游,与一些家长或疏于管教或粗心大意有关。但一些家长事后却一味归咎于游戏方,这已然成为网游退费纠纷的一大诱因。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此前权责未定,监护人忽视了自身职责,抱有反正游戏平台要退费的侥幸心理。

此次新规出台,对于破除家长的侥幸心理,将家长拉入防沉迷的队伍中来,形成共同防范未成年人网游沉迷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会使家长群体更加认真地考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社会能提供的保障是辅助性、一般性的,孩子独特的成长成才之路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在防范未成年人网游沉迷的问题上,家长群体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了解相应的技术措施,强化监管责任,比如不要把手机、身份证等交给孩子,保管好支付账号密码等。网游的账号封禁了还可以重新申请,孩子人生的“号”练“废”了,可没法重来。家长切实担责,给予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孩子才会成为人生赢家。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0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