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部崛起的职教担当

——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湖南探索

发布时间:2024-08-15 作者:本报记者 陈文静 通讯员 黄佳莉 谭尔豪 王轶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不久前,24岁的申文杰作为“00”后青年工匠代表,上榜湖南省第二届“湖湘工匠”。他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不到3年,就主导、参与了所在公司的重大项目近20个,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湖湘工匠”。近5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培养了像申文杰这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00多万名,他们奔涌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活跃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也走向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舞台”。

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大省,湖南2023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5万亿元。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嘱托,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构建了具有湖湘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扛起了“大有可为”的责任担当。

    发展“转型”,办学“转向”;产业“向新”,人才“上新”——

    让湖湘工匠竞相奔涌

10秒钟可以生产一件铝轮毂,80秒可以生产一台发动机,5分钟可以下线一台挖掘机;在轨道交通重镇株洲田心,用喝一盏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在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集齐……当前,湖南培育了3个万亿级产业、16个千亿级产业,拥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稳步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迈进。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硬核支撑。“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才支撑,是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表示,湖南一直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已经连续3年在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重点监测民生项目中安排职业教育项目。2021年、2023年,湖南两次与教育部联合发文,开展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部省协同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

正因如此,湖南职业教育紧扣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办学格局不断“转向”,实现职教发展与区域功能匹配,院校布局与产业园区匹配,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匹配。

把学校建在产业园里,湖南已支持6个城市在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园区,引导各地在省级以上园区布局职业院校212所,在校生超过90万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围绕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重大产业集群设置相关专业点983个,占比30.6%;在校生24.17万人,占比32.1%。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校企合作创建订单班2260个、产业学院217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455家,成立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6个,建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18个,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此基础上,湖南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合作更加“亲密无间”——

作为服务湖南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湖南工业职院构建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7个“工”字号特色专业群,40个专业可就业岗位范围覆盖全省工业新兴产业链80%以上,8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湖南省内制造业知名企业。

参与办学全过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前五强的企业,有超过40%的员工来自职业院校。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李晓虹表示,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可以将最新的生产技术输入课堂,解决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实现了人才的“提前塑造”。

“招工招生一体,入企入校同时,企业学校融合,师傅导师双制。”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党总支书记陈鉴说,2019年开始,公司就和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共建了国际电气人才培训中心,目前已完成3期新型学徒的培养,解决了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升级”,湖南创新实施“湖湘工匠燎原计划”,对湖南省在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大赛中的获奖选手,按专业单独编班,免试进入高职或本科院校学习,培养先进制造业急需的卓越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同时实施“楚怡工匠计划”,与本科学校联合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

除了以服务人才成长“强链”,湖南各职业院校还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补链”。作为全国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牵头学校,湖南铁道职院紧密对接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与中国中车集团共建院士、科学家工作室4个,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23个,同时为轨道交通制造中小微企业累计提供“四技”服务200项,获得国家专利220项。当前,湖南职业院校联合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平台482个。仅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共获发明专利授权996个,攻克关键技术难题1543个,研发重要新产品1466个。

    从“人才荒漠”到“人才沃野”;从“靠天吃饭”到“靠智增收”——

    让“山乡巨变”照进现实

“我承包了480多亩水田,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说。

戴宏的另一个身份,是常德职院承办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他告诉记者,2015年,27岁的他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当起“新农人”。正是在培训班接受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培训,让自己有了底气。

湖南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在很长一段时间,大量青壮年外流造成了湖南乡村的“人才荒漠”现象。为破解这一难题,湖南省多部门联合,通过湖南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每年招收1万名左右“农民大学生”,持续向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输送15万余名“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表示,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湖南通过布局涉农专业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培养,打牢乡村振兴的人才“硬底子”。

当前,湖南在职业院校建设了180个左右涉农专业点,针对农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的难题,大力推进基层农技特岗生、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等定向培养计划,每年培养各类乡村技术骨干11万多人。

为了让广大农民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湖南从2021年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轮驻村帮扶工作,每所高职院校与重点帮扶村“结对子”,依托专业资源“送技下乡”,一支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奔赴田间地头,开出“致富良方”,实现“靠智增收”。

近两年,湖南高职院校联合企业参与乡村产业建设项目600余个,为乡村解决科技难题220余项、开发新项目(产品)340余项——来自职业院校的“技术加持”,让农民兄弟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企业走到哪,人才送到哪;学校建在哪,标准带到哪——

    让“湖南故事”走向世界

长沙国际铁路港内汽笛长鸣,一列列满载挖掘机、滑移装载机、高空叉装车等工程机械产品的中欧班列(长沙)正从这里驶出,向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驶去。

湖南工程机械装备产业海外业务的“井喷”,呼唤大批懂技术、会管理、通语言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00后”男孩欧阳志辉从湖南三一工业职院毕业后,进入三一重机事业部海外营销公司从事服务配件管理工作。不到两年时间,欧阳志辉的足迹遍布近10个国家。湖南三一工业职院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戴晓佳介绍,像欧阳志辉这样的人才,学校累计培养了500余人,成为三一重工“出海”的中坚力量。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院毕业生杨涛则创办的“Kilimall”电商平台,目前已成为东非第一大电商平台,用户规模达千万级。

“企业走到哪,人才送到哪。”为了让“湖南制造”加快走向世界,湖南职业教育与企业“同船出海”,搭建海外电商平台52个,培养了上万名海外技术技能人才。除此之外,湖南职业院校还通过“造船出海”,让一大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国门,扎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学校建在哪,标准带到哪。”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崔书芳如数家珍:“湖南工业职院制定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标准被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广泛采用;湖南化工职院承担坦桑尼亚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中国职业院校在坦桑尼亚国家输出行业岗位职业标准以及配套人才培养方案项目’,研发的系列职业标准和配套专业教学标准,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当前,湖南职业院校累计建设境外办学点16个、海外培训基地24个,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327个、职业教育资源5246个、职业教育装备418个;设立援外培训机构28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人员培训124.43万人次。

《中国教育报》2024年08月15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