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材料变变变 激活益智区

发布时间:2024-09-15 作者:臧玉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保证游戏时间和游戏质量,才能确保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而活动区为实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供了空间保障和物质准备。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和园长跟踪观察,我们发现各班活动区明显存在材料高结构化、玩法单一固化等现象。以益智区为例,原本的活动区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益智学习区,影响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为此,我们采取研、训、行一体的“三步走”策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玩一玩:亲身参与找问题

  教研开始,我请教师们各自从班级的益智区挑选几种材料,按级部放在一起,大家自由玩一玩、试一试。活动开始,教师们像孩子一样,三五人一组,操作着手里的材料,并不断更换材料,尝试多种玩法。分享环节,大家针对各自的玩法进行交流。

  主持人:请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玩了什么玩具材料?怎样玩的?好玩吗?

  教师A(大班):我们玩的是“翻翻乐”,每人一次翻两个不同颜色的瓶盖,黄色瓶盖上的加减算式得数和蓝色瓶盖上的数字相同,这两个瓶盖就是自己的了。最后数一数谁的瓶盖多,谁就赢了。我们认为这个游戏目标性很强,但没一会儿大家就玩腻了,不够有趣。

  教师B(中班):我们玩的是“夹夹乐”,材料有各种豆子、花生粒、筷子和标有数字或圆点的蚂蚁卡片,随意抽取蚂蚁卡片,根据蚂蚁卡片上的数字或点数夹豆子。我们觉得挺好玩,但孩子们不太喜欢,部分孩子一开始能比较专注地夹豆子,但持续时间比较短……

  教师C(小班):我们玩的是软管变形,将软管拼插成各种不同的造型。但我们发现软管很不容易固定,经常一边固定好了,另一边又开了,不太适合小班孩子玩。

  …………

  针对以上交流,结合班级实际,教师们展开了讨论,他们深切感受到,自己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制作的玩具材料,有很多并不好玩,益智区的玩具更多成了“学具”,有的甚至变成了“看具”。

  在此基础上,主持人组织大家分组讨论,梳理出了益智区材料投放的突出问题,如:高结构材料太多;材料目标性太强,探究性不足;材料游戏性较弱。

  大家分析后认为,原因在于:首先,教师对益智游戏的核心价值缺少深入理解。部分教师将益智游戏和个别化学习混淆,将课程目标生硬地投射在玩具材料中。益智区活动应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其次,教师先入为主,缺失儿童本位。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经常从主观出发,猜测幼儿喜欢什么,不给幼儿参与投放材料和制定规则的机会。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们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益智区材料需要体现课程目标吗?益智区可以有个别化学习吗?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喜欢怎么办?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材料?

  想一想:反思学习寻策略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教师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也意识到益智区投放的材料需要改进。那到底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才是适合幼儿的?教研活动很自然地进入到研讨环节。

  主持人:益智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材料投放要遵循什么原则?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A:益智区应该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投放的材料也应该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

  教师B:益智区应提供低结构、能反复操作的材料。

  教师C:材料应该有挑战性、竞争性,激发幼儿兴趣。

  …………

  在教师们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研主任组织大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梳理出了一些结论。

  益智区活动应是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与幼儿自主发展的统一,教师有意识地投放材料、有目的地安排空间,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预设的活动目标。但幼儿的益智游戏重在游戏,而非生硬的个别化学习。

  因此,就益智区来说,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丰富且有层次的游戏材料。丰富性既包括领域内容的广泛,还包括材料种类的多样,如成品玩具、师幼一起制作的玩具材料、自然材料等。层次性是指既要考虑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又要考虑本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同时,教师投放的材料还要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留给他们更多的操作和创造空间。

  当然,在投放材料时还应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比如鼓励幼儿参与材料的准备和调整,与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或者引导幼儿自己协商制定规则,从而创造出材料的多种玩法。

  做一做:实践验证出真知

  在亲身体验、小组讨论后,教师们再次进行实践。大家以级部为单位预设了近期益智区可以投放的材料。每个班级教师在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灵活投放材料,充分体现多样化、层次性、低结构、可探究。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再次交流碰撞。

  教师A: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大部分幼儿需要教师玩法上的支持。所以我在投放材料时预设的玩法更多一些,但我会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还可以怎样玩?如在“纸杯果实排排队”游戏中,在最初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同类果实垒垒高”“果实火车开来了”等玩法应运而生。有时游戏会远离最初的目标,但幼儿的自主探究让材料又有了新价值。

  教师B:中班幼儿开始从平行游戏向交叉游戏过渡,在自主交叉游戏过程中,幼儿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所以我会仔细观察,把握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如我对“夹夹乐”游戏做了调整,在投放筷子的基础上又投放了勺子和镊子,并设置了有趣的情境,不会用筷子的幼儿可以有更多选择,循序渐进,在有趣的游戏中不断增强小手的灵活性。

  …………

  通过持续的教研,教师们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水平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区域材料的投放种类、游戏的玩法,都有了更灵活、开放的处理方式。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幼儿的游戏兴趣更浓厚了,涌现出了更多的创造性玩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5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