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月末荐读

发布时间:2024-10-29 作者: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扫二维码 阅读文章

扫二维码 阅读文章

扫二维码 阅读文章

  1.《论思政课教学的“道”“学”“术”》

  作者刘建军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尹丽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9期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文章认为,这一论断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由低到高的三重境界,并进一步对这三重境界进行了深入剖析:有“术”是思政课教学的初级境界,即掌握基本的教学规范、技术技巧并具有较高的讲课艺术;有“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更高境界,即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学养,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的学问支撑;有“道”是思政课教学的最高境界,即深刻把握住思政课的本质,自觉运用好思政课的规律,在教学上达到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文章的剖析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为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增强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科学遵循。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雷声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晓菲单位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8期

  推荐理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是逻辑整体性、方法整体性、历史整体性的有机统一。文章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重点在于涵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而言,将逻辑整体性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在于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将方法整体性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则是在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同一性、方法整体性与逻辑整体性的统一性分析中,帮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将历史整体性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在于以实践为核心的“理论—历史—方法”的建构思路分析中,使学生理解历史整体性与逻辑整体性、方法整体性的交融,最终在“三个整体性”的统一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3.《在守正与创新中建好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作者杨云霞单位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8期

  推荐理由:“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政课,既具有思政课的共同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有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鲜明、政策性强、导向性明确、时效性强、现实针对性突出、综合性强等。文章认为,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有属性,需要通过课程的守正创新实现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其中针对守正的科学方法,需要把牢教育的“三个属性”,将“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讲好“内容支撑”,用好“力量根基”。针对创新的科学方法,需要通过全要素供给创新满足其时效性要求,通过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创新满足其针对性强的需求,通过多要素改革创新满足其综合性强的需求。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9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