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写福字

挥墨纳福迎新年

发布时间:2025-01-27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扫码看视频

  为了迎接“中国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一个春节,北京小学的师生们在寒假中上了一节春节文化实践课。师生们一起写福字、剪窗花、包饺子,在浓浓的民俗气氛中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大家知道这张红纸上写的‘福’字是什么字体吗?”在北京小学书法教室里,老师提问道。“篆书。”有学生举手回答。

  “篆书的‘福’字,左边是一个祭祀的台子,右边是一个酒缸。为什么中国的古人会用这样两个部首来表示幸福呢?”老师的追问引发孩子们继续思考。“因为中国古代只有粮食产量多到吃不完才会用来酿酒,而古人有了酒会去祭祀祖先祈祷幸福。”老师适时的解答,让孩子们对“福”字的由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进入书写“福”字的环节,孩子们分成小组,纷纷用毛笔在喜庆的红色对联纸上书写,一笔一画,认真而快乐。

  在北京,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春节民俗。实践课上,北京小学在食堂为学生们准备了面团和饺子馅。扯面团、擀饺子皮、包饺子,师生们很快就分工组成了包饺子流水线。刚开始,孩子们的动作不太熟练,在教师们的示范下,一个个有模有样的饺子在大家的手中诞生了。

  “今天的饺子特别好吃,因为是我们自己亲手包的。”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告诉记者,品尝自己包的饺子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幸福。有的孩子还说,准备回家给爸妈露一手。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表示,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契机来源于生活。今年是中国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是让学生们感悟中国春节民俗的好时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27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