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马太效应

发布时间:2025-03-21 作者:本报记者王家源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马太效应是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社会现象。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在其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论文《科学中的马太效应》中正式提出,用于解释资源分配、机会积累领域中的“累积优势”现象。比如,学校里各种资源容易向重点班级倾斜,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这种循环会让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影响整体的教育质量。

  马太效应对学校管理者的启示在于,如果将优质师资与资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学生,简单的“扶优扶强”,最终容易走向系统性失衡。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动态调整机制,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保障公平底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第一步。例如实施教师轮岗制度打破资源固化,让优质教育资源像活水一样在校园中循环。评价体系的革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传统分数至上的评价模式,本质上是在强化马太效应。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包含“基础+增值”的评价体系,将课堂参与、实践创新等纳入考核维度,设置多元奖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长的坐标。

  营造“合作共生”的校园文化也很重要。如果学校过于强调竞争,可能会加剧马太效应,导致班级间、学生间的孤立与分化。因此,学校应该营造合作互助的文化,培育共进共荣的价值认同,将竞争压力转化为合作动力。通过小组项目、跨年级活动、建立榜样带动机制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支持,让他们懂得同伴互助、懂得欣赏和赞美他人。

  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马太效应,需要学校管理者有辩证思维,讲究平衡的智慧,既要尊重教育规律中的自然分化,更要坚守教育公平的底线原则。唯有构建“差异发展但机会均等”的生态系统,才能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独特光彩。

  (本报记者王家源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1日 第0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