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号召,海林市职业教育中心针对“人才留农情怀不深、数量不足、能力不够”的突出问题,立足海林“菌菜果药”产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形成思政引领、岗课对接、数实融合的“林海绿色新农人”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产业朝着“绿色、有机、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明确培养目标,以培养林海绿色新农人为己任。适应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将农情、农知、农技、农俗、农事等农业产业人才培养要素深度融合,面向海林“菌菜果药”特色产业需求,从培养具有林海情怀的新质人才和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出发,提出“厚农情、懂农知、精农技、明农俗、晓农事”林海绿色新农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厚植林海情怀、坚定绿色生态理念、建构现代园艺技术技能、服务园艺新业态四个维度,具体细化为20项要素指标,服务新时代园艺产业迭代更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服务林海产业,建立“四矩阵”模块化课程体系。紧扣林海绿色新农人培养目标,融通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储运物流、市场销售四类岗位,对应10个岗位核心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课程—任务”的设计逻辑,建立任务主线的结构化、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融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拓展课程四大板块,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宜国宜家、振兴东北的“林海情怀”校本化、图谱化,深入挖掘林海雪原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设计,形成“四矩阵”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资源库,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工作任务单,以学科分项目任务驱动生产、学习与劳动合一,提升园艺专业专项能力,形成教学实训动态调整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园艺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山珍‘海’味”特色农业示范园、智慧园艺数据中心,以及校外悦来颐和(菌)、蔬菜村(菜)等园艺产业实践平台,建立政、企、院、校、社、家“六位一体”协同育人共同体,面向海林市“菌菜果药”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围绕园艺技术专业通识、基础和专业科目的课程思政样例集,并通过数字赋能绿色种植、智能管理,实现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思政育人和数字赋能为辅线,探索学业(升学)与职业(就业)互融,宽基础、精专技、强综合、重创新的“双业互融四段递进”培养路径,形成思政引领、岗课对接、数实融合“林海绿色新农人”园艺人才培养模式。
精准人才画像,创新新农人评价体系。以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根基,构建学生道德品质、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的三边素质核心体系,按照“五心品格、十项能力、五大素养”的人才培养20项要素,细化为85个三级观测指标、10个评价载体,通过家校政社企全员参与、3学年育人重心设定并全程跟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形成新农标兵、新农能手、全能新农人三层培养规格的星级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学生成长评价平台,基于主观与客观量化、有感与无感融合,采集学生成长数据,精准绘制人才画像,沉淀了大量丰富的专业诊改一手数字依据。
依托平台支撑,建设数实融合实训场景。将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物联网应用等数字技术与园艺专业实体操作技能实训环境紧密结合,建成“山珍‘海’味”特色农业示范园和智慧园艺数据中心,形成集“菌菜果药”虚拟仿真实训、菌果智慧种植、蔬菜无土栽培、劳动研学实践“四位一体”数实融合的实训场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实体设备与数字化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虚实结合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为新时代园艺产业发展培养具备“菌菜果药”和花卉绿色生产能力、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产教融通,建设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以塑造“师德高尚、能力卓越、开放融合”的高水平结构化团队为目标,以建强学校省级思政课教师创新团队为牵动,明确以党建引领、思政支撑、师德选树与常态师资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引领铸魂”师德建设计划;推进“院校、校企”两条路径协同培育,加强与黑龙江省农经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的合作,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深化与黑龙江益优康、海林森宝源等企业的专项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创新制定新型专业教师标准、建立分类评价管理制度、完善奖惩评优激励机制“三个激励”机制,实施筑巢引凤、头雁领航、青蓝相长、内生驱动“四项工程”,建设结构化团队。基于师德高尚、创新路径、动力支持、塑造结构,形成“1234”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海林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