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商”“人”一体培育现代商务人才

发布时间:2025-05-27 作者:陈学忠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培养高素质现代商务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积极探索商科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聚焦现代商务以“人”为核心的工作特质要求,传承与弘扬中华商道精髓,构建“特质主导—全程融通—生态赋能”的三维育人模型,创新“培商”“育人”一体的现代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厘清人才特质全要素,确立“经商做人”培养目标

  现代商务职业主要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技能内隐性、能力综合性、工作内容非标准化和工作方式原则性应用等特质。现代商务人才不仅要具备“商”的显性知识和技能,更强调“动脑、动心”的心智技能、优良个性品质等“人”的内在隐性素质。然而,当前高职现代商务人才培养中,仍存在依赖西方商业理念、理论和工具,重显性技能、轻隐性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偏离行业岗位特质与新时代要求等现状,亟须改革创新,回归中华商道本源,“培商”更要“育人”。

  中华商道源远流长,从子贡的“仁商济世”到范蠡的“三聚三散”,从白圭的“智勇仁强”到张謇的“实业报国”,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将“商”的职业和“儒”的道德品行有机结合起来的儒商典范,“商道即人道”广为流传。因此,高职现代商务人才培养要确立价值引领、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瞄准以“人”为核心的岗位特质需求,聚焦供需适配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商人的职业素质”“商务职业技能”等层面,发掘与赓续中华传统商道精髓,创建以“仁智勇”为内核,以“有担当、能吃苦、重诚信、会沟通、善经营、可创新”为行为表征,以岗位胜任力元素为培养指标的特质要素体系,确立“善经商、会做人”的培养目标。通过“仁”涵养道德伦理和价值追求,“智”锤炼方法技巧和知识能力,“勇”蕴蓄商机谋略和个性品质,实现“商的技能”培养和“人的素质”培育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商科人才培养中国化和“立德树人”的时代新要求。

  贯通教与学全过程,创新“强商树人”培养模式

  隐性素质在现代商务人才特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个性品质,主要依赖知识内化、潜移默化等方式提高。高职现代商务人才培养必须瞄准商务岗位特质要求,深度链接教与学全环节,系统谋划隐性素质培育。

  在培育路径上,应将现代商务隐性特质培育要素贯穿第一、二、三课堂,融入校内外文化环境,形成“课堂渗透+文化涵养+实践内化+活动潜移+社会塑造”的协同培育路径,让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中感知,在文化熏陶中共情,在实践教学中内化,在课外活动中深化,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知—情—意—行”全程贯穿。

  在培育体系上,要对接现代商务人才特质培养指标,根据“识商—悟商—明商—从商”的商务技能习得过程,以及“人—商人—社会人”的人才成长过程两条主脉,重构“基础素养课+职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职业发展课”四模块课程体系,创新“重基础识商德—强技能悟商术—勤实践明商机—做商人修商道”四阶段递进式教学组织体系。纵向上将以隐性素质培养为主的素质类课程分布到各学期,横向上将隐性素质培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

  在教学实施上,强化隐性、显性素质间内在链接与目标协同,明确各课程隐性素质培育要点、目标和实现方式,构建以生活化、职业化、社会化情境为载体的生态式课程;打造包括轻松与包容、灵活与互动、意义与追寻等元素的积极教学课堂,开展沉浸式教学;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助力学生作为“个体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商人”的职业能力持续提升和作为“社会人”的价值不断实现,强商并树人。

  构建协同育人全生态,打造“润商化人”支撑体系

  现代商务职业技能是一个显性与隐性交互、素质与能力交融的综合体,需要在商业情境中不断渗透、磨炼与内化。培养现代商务人才必须统筹各方资源,系统构建“润商化人”协同培育支撑生态体系。

  一是打造“四场域联动”育人生态。要创新教导融合和跨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导合一、全员育人的新格局。其中,校内教学场域注重文化浸润,校企协同场域强化实践磨砺,行业服务场域促进能力跃升,社会辐射场域实现价值升华。

  二是搭建“三维协同”育人平台。要凝聚社会力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校政行企协”多主体协同、内外联动的育人平台,营造“经商”实境,助长“从商”技能。其中,政校企共建现代商务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校行企协同开发职业标准,构建能力认证体系;产学研联合攻关商业案例,共建知识转化机制。

  三是建设“文化赋能”育人环境。打造商务特色文化场馆和商务技能实践基地,以中华商道涵养职业伦理,用地域特色儒商精神培育在地认同,借红色文化筑牢价值根基,融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营造“处处有商道、时时悟商理”的育人氛围。

  (作者系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本文系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湖南职业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供需适应性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7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