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这家公司的岗位要求和我在校学习的内容特别吻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董智钰告诉记者,她已选择一家从事将环保材料回收再生并产出新产品的公司就业。在设计学科核心课程之外,她还学习了绿色设计基础等课程,“课程融合了设计、材料、环境等多学科内容,让我们就业时底气更足”。
近年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积极推进以设计为中心的“艺工”学科交叉建设,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多元的知识技能储备,成为江南大学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缩影。
“学校紧扣学科建设交叉性、专业产业联动性、人才培养贯通性,通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化区域服务赋能、重塑产教协同机制,多维优化人才供给,助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稳步提升。”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倪松涛说。
据介绍,江南大学正深入实施学科培优行动,放大特色优势,推动全面发展,形成以医学、药学、日化、材料等为支撑的食品学科群和以机械、控制、纺织、环境为支撑的轻工学科群,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推动人岗适配,专业和产业的契合度很关键。在江南大学,“专业跟着产业跑”已成为共识。学校紧密对接长三角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新成立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等4个学院。同时,在宜兴校区布局环境、化工、材料等专业,在江阴校区新设智能制造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专业,推动人才供给充分衔接当地产业发展。
“我们的专业和地方产业特别契合。”“学院和地方的产学研合作更紧密了,不少学生在当地就能找到好工作。”江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就业辅导员纷纷表示,独立建院并成建制搬迁到江阴校区后,学院和江阴本地成熟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了精准对接,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显著提高。
学科专业的布局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江南大学还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促成人岗适配。
“15天的学习中,我感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应届毕业生毛广锟说,通过“小米实训营”的考核,他已收到小米软件研发工程师的录用通知。
江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周伟涛介绍,在人才培养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学校已与8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定制“小米实训营”“美团江南设计营”“江南大学顺丰班”等,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有组织实习实践实现就业。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7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