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多维支撑乡村小班化教学

发布时间:2025-07-07 作者:尹开元 来源:中国教育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人口外流,小班化教学在乡村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在小班化课堂中,教师能够清晰捕捉到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学生也更敢于表达观点,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然而,这种充满潜力的教学模式,却因乡村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现实困境,难以充分释放活力。如何突破瓶颈,发展乡村小班化教育,让每一个小班化课堂都成为孕育成长的沃土?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当地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丰富学校文化建设,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育数字资源等。同时,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向乡村学校流动。

  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小班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育人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拓展教学方法,扎实开展个性化教学。比如,采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主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等,线下课堂实践中增强教师的小班化教学运用能力。

  三是推进教学方法变革。应鼓励教师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分层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做好因材施教。教师要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情、学情等,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做到心中底数清、教学方法明。如: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布置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掌握真实的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机会,多与不同的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个性爱好、特长等,这有利于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增强家校育人合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供家庭教育方略指导服务。在小班化教学的今天,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在家中发生的故事,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适时点拨,让学生敢说、想说,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家校有效共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珠海七星希望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7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