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严规治教 方得长效

发布时间:2025-07-18 作者:李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教育强国战略下,教育部将2024年定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2025年进一步升级为“规范管理提升年”,通过政策迭代与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教育从颁布“禁止清单”向构建“治理体系”深刻转变。这一进程折射出教育系统对规范管理内涵认识的深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的治理思路。

  筑牢强国根基是规范管理的重要意蕴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2024年政策聚焦安全底线、日常管理、师德师风三大领域,2025年升级版负面清单扩展至16条,新增考试管理、校规校纪合法性审查、食品安全、校服采购等条款,形成覆盖意识形态、课业负担、教育评价、安全健康、违规治理的全链条监管体系。这种变化折射出教育治理理念的升华,即从解决显性问题转向构建长效机制,从末端惩戒转向源头防控。

  规范管理首先是对教育秩序的守护。如针对“唯分数论”“超前教学”等顽疾,2025年规范管理提升政策采取了“课上课下教学评价”的治理组合拳。这既禁止频繁考试、违规补课、挤占课间与寒暑假休息时间,明确作业设计要求,又从招生依据、教师考核标准等方面遏制掐尖,将分数与考评脱钩。这一系列规范措施体现了以评价引导教育行为、以教学效率提升减轻课内学业负担的系统性源头治理思维。系统性、长效性的规范管理不仅可以形成明确的制度边界,引导各类教育行为常态化运转,而且会以综合治理、协同治理、长期治理提升管理效能,如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创新定期联席会议、问题清单共享、整改经验互鉴等治理方式,起到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作用,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规范管理是激发办学活力的催化剂

  规范管理是教育秩序之基。2025年规范管理提升政策本质上就是将规范管理从“限制性规定”转化为“支持性框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办学提供支持和条件保障,充分激发办学活力。

  在课程建设领域,规范管理为日常教学管理、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指出方向。2025年规范管理提升政策再次重申“严禁违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随意调整、增减课程内容,超标超前教学”,这意味着学校教育教学既要规范又要高效而有竞争力。这就应在紧扣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向教学计划科学性、课堂有效性、作业合理性要效益。

  在家校共育方面,规范管理为协同创新搭建了制度平台。2025年规范管理提升政策进一步创新了监督方式,形成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特别重视家长的监督权,如“通过家长委员会、特邀监督员等方式,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督”。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规范管理透明度,同时也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制度、认同学校文化,促进家校共治教育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长效机制是教育新生态的有力支撑

  教育治理是系统性思维下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协商、协同合作,对教育公共事务进行规范管理的连续性活动,其核心在于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教育强国战略下的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构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与常态化运转,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制度措施科学系统的教育治理格局。

  制度建设层面,地方政府从省区到地市再到县,应积极启动层级响应机制,在各级政府建立基础教育“责任—培训—监督—评价”的闭环规范管理机制。上有政令,省级教育部门需制定实施细则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并根据本省份实际情况加强规划部署;市级统筹资源,做好上传下达,优化行动策略;县级压实主体责任,狠抓落实整改,形成上下联动格局。

  技术赋能层面,2025年规范管理提升政策提出建立声誉评价体系、开发全国统一举报平台、整合智能安防系统,规范管理正从“人治”转向“数治”。各地应落实好上述技防机制,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创新数智管理方式。技术赋能可以对规范管理效能发挥革命性提升的作用,伴随AI技术的成熟,各地各学校应积极探索AI规范管理智能系统,构建覆盖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跟踪的全流程防护管理机制,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筑起智能防线。

  文化培育层面,应促进规范管理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认同”。各地各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开展“规范管理文化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大家理解规则背后的教育价值,树立起“遵守规范让教育生态更美好”的文化认同,为规范管理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教育规范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整齐划一的教育流水线,而是培育百花齐放的教育生态,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在秩序的土壤中,绽放独特的活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8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