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科创社团学生在学习编程。
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学学生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开展学习。 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一年来,围绕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行。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应用
自2022年上线以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始终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抓手,持续释放数字技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溢出倍增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一年间,国家平台加快迭代升级,持续筑牢中国教育数字化基座。
突出高智能、强交互——
今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智能版全面向社会发布推出。平台功能全面优化升级,操作更便捷,同时围绕学AI、用AI、创AI、护AI,上线一批资源,平台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新型学习模式,让教与学从“千人一面”迈向“千人千面”。
彰显集成化、便利化——
2024年年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特殊教育板块、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相继上线。以此为标志,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为“四横”,德、智、体、美、劳为“五纵”的资源新格局。同时,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大厅覆盖就业服务、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和语言服务等51项服务事项,自上线以来,累计办件超过1.32亿次。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基座的持续夯实,有力支撑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行稳致远。一组数据见证着数字技术的叠加、倍增、溢出效应:国家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1.69亿,浏览量突破646亿。
在国家平台的带动下,各地教育数字化扎实推进。
在内蒙古,各地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实现省级频道与国家平台深度联通,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每百人浏览量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在宁夏,各地各校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架起“空中桥梁”,搭建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所有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线上结对。
……
同在“一张网”上共享资源、“一块屏”上互动教学、“一朵云”上收获成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美好现实。
人工智能转化为教育发展增量
不久前,在武汉举办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一场“师—生—机”三元一体、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演示,引发全场中外嘉宾的关注。在人类教师指导下,AI导师慧雅(Via)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展示了实验数据并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学习瓶颈。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一道时代课题、世界课题。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面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战线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敢于破题,勇于答题。
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努力把技术演进变量转化为教育发展增量。
增量,蕴含在科研范式的加速转型中——
面对人工智能催生科研新范式的重大课题,一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加速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了全球首个集阅读文献、设计实验、自主优化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化学品开发全流程的机器化学家平台,能够自主提出可能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大幅提升科研效率。
增量,蕴含在人才培养的提质升级中——
面对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路径探索,从今年起,天津启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行动十项措施,在优化专业布局、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探索职业教育与科技的双向赋能。
增量,蕴含在教育专业大模型的打造应用中——
面对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专业大模型的机遇,教育战线积极开展研发实践。基础教育领域,中国教科院与研发机构共同推出教学思维链引领的中小学智能教师大模型;高等教育领域,已推进涵盖物理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大模型研发实践,在国内多所高校开启了试点应用。
数字全面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纲要》把“全面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数字时代,如何以教育数字化助力实现这一重要任务,是教育改革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5年6月26日,教育部在国家开放大学举行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主题活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面向社会的通用课程,推出社会学习专栏,上线1200余门在线课程;新增人工智能专家讲座视频、微课程等1000余学时。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再次上新3000门(个)优质资源。
截至2025年6月26日,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样态的优质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累计服务学习者1076万人次。国家开放大学搭建的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课程资源49万门,注册用户1197万人,“万屏共上一堂课、一课共享千万人”盛况多次上演。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借助数字化工具精准施“学”,为各类人群量身打造学习空间。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主讲“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历史和进展”,文学院教授主讲“昆曲为何能够位列首批世界非遗榜首”,物理学院教授主讲“这一‘声’穿越千年:从天然声学材料到人工声学材料”……南京大学自主研发“暾学堂”智慧学习平台,开展终身学习“诚计划”大型系列直播讲座,发布1000多门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科学普及、人文经典解读、老年教育、艺术修养等多类课程,不仅服务于南京大学师生,还面向社会公众,助力落实终身学习理念。
重庆市九龙坡区紧抓数字重庆建设契机,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中医康养、职业技能等1167门精品课程满足群众学习需求,“宠物经济与创业开店”等50余门接地气的课程精准服务中青年,满意度达96%。
借助数字化的东风,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优质资源供给持续增强,学习成果认证转换制度不断推进……成果辉映之间,充满生机的学习型社会生态体系正逐步成型,呈现出蔚然成林的广阔前景。
纵观一年来的教育数字化进展,丰富的成果正在开启智能时代中国教育变革新篇章,助力教育改革发展加速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4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