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生而言,暑期不仅是“放松的季节”,也是“风险的潜伏期”。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事件极容易发生。当前农村救援存在响应迟滞、设备不足、联动低效等问题,亟须建立并完善一套高效、闭环的应急响应机制。
预案要做“实”。村镇两级均应完善针对学生的防溺水、交通事故等应急预案,明确从第一时间报警、初期应急处置、专业力量救援到医疗救治的完整链条。镇村还应对接派出所和周边专业救援力量,组建应急救援队,同卫生院成立救护小组,开通医疗绿色通道,确保每个环节责任清晰、操作规范。
联动要做“快”。属地应做好智能联防联控,通过微信群、广播实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推广“强制报告制度”,明确要求村镇两级干部、网格员、巡河员等,采取“线上视频巡查+线下实地巡逻”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发现未成年人处于危险境地(如独自戏水、违规骑行、进入危房等),必须立即上报。
此外,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村镇,还须标配基础急救设施(如急救箱),组织托管教师及志愿者接受基础急救技能培训,让安全保障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护航”。
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在摔打中长大”的观念,让一些意外伤害被片面视作“成长的代价”。建立闭环应急响应机制,是要打破这种对安全隐患的惯性,让乡村娃拥抱属于他们的夏日时光。
(作者系本报记者)
投稿邮箱:zgjybjcxw@163.com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5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