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桃林里结出“专利果”

发布时间:2025-08-05 作者:通讯员 孙奇慧 本报记者 王志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一线·暑假好时光

  7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热浪翻滚,国燕家庭农场700多亩桃园迎来了丰收季,遮天蔽日的绿色中粉红点点,走进其中,颗颗饱满鲜嫩的桃子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果香,十分喜人。

  这时,小岗村村民、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郁之鹏领着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了,果园负责人李国燕欢喜地迎上去:“你们发明的摘桃器,经过几次改良,越用越轻便、越用越顺手!我们今年又赶制了几十把,上百号工人都用上了。”

  小岗村与安信工的结缘始于2019年。那年,郁之鹏询问学院专利指导教师柴知章:“学院鼓励和支持我们立足专业进行专利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那么我家村里的几百亩桃园是不是也可以实现机械化呢?”

  柴知章提议:“我们组织团队一起实地考察调研,到田间地头去发现问题,再逐步实现专利落地吧。”

  团队来调研时刚好遇到果园浇水,一名果农驾驶三轮车,车后放着水桶,另一人站在车上,拿着水管给果树浇水。成员们注意到,这种传统的三轮车较小,需要频繁运水,车上的漏水使一些主干道形成了淤泥,给行车造成了阻碍,车轮上也有了一层厚厚的泥巴。

  回校后团队进行交流,队长叶良龙提出:“我是车辆专业的,我们可以改良洒水车。”

  “把橡胶轮换成履带轮,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且履带易清洗,耐磨不易坏。”成员洪雨一边提出设想,一边在纸上快速描画了草图。

  “这种轮子依然有陷入淤泥的可能,直接改成全履带轮吧,像坦克一样,抓地面积大,适用于各种地形。”郁之鹏给出了全队一致认可的方案。

  同时,团队加大了车身体积,让车身可以容纳更大的水箱,还为履带车配上马力更大的柴油发动机,提升作业效率,“一种农用洒水履带车”实用新型专利应运而生。

  辅导员韩海东得知同学们在设计运用于果园的农用机械后,给团队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当年,学院一支团队参加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二等奖,获奖作品的核心技术便是“一种用于水果采摘的机械臂”,专利产品已应用于“中国梨都”安徽砀山的几处梨园——“这种机械臂是否可以给小岗村的桃园提供助力?”后来,团队根据摘梨器原型,采取直竿式设计,节省物料且更加轻便的摘桃器随之问世。

  如今,学院已连续6年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小岗村学习调研,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樊钒表示,一系列实践活动抓住专利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契合点,每年为学院新添多项专利成果,将乡村振兴落实到了行动层面。

  “来来来,大家尝一尝我家今年的桃子。这些果子得益于你们的专利,又大又甜。”李国燕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5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