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大语言模型技术首次应用于国际救援

“中缅英互译系统”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5-08-05 作者:记者 宗河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宗河)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举办。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运用于3·28缅甸特大地震救援事项,成功入选大会发布的《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这是中国大语言模型技术首次应用于国际救援,充分展示了国家关键领域发展中语言赋能的显著成效。

  系统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韩林涛介绍,接到中国救援队通知后,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设在北京语言大学)立即组成技术团队研发“中缅英互译系统”,为前线救援提供语言服务。团队运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开源技术,调用教育部、国家语委相关科研课题的语料库和技术资源成果,7小时内向远在缅甸的中国救援队交付第一版“中缅英互译系统”,并通过应急管理部相关部门广泛向抗震救灾一线投送。该系统及时帮助中国救援队化解语言沟通障碍,突破应急场景监测、研判、协调、指挥各环节“语言关”,有效执行国际援助任务。

  据介绍,该案例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科技的硬实力、国际援助的真担当、语言科技的善作为,“中国AI”“应急救灾”“国际援助”“大国担当”“技术为人”“智能向善”“语言赋能”成为公众关注点赞的热点话题。

  据悉,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指导成立的公益联盟组织,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和国家关键领域语言赋能行动的重要组成,主要任务是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其他重要领域工作中急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多语种语言服务。

  缅甸救灾结束后,“中缅英互译系统”继续开放在线公众访问,服务公众日常工作生活需求。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5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