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从黄浦江畔的医学殿堂到革命老区的窑洞土炕、边疆民族地区的村寨诊室,再到雪域高原的牧民毡房……这个暑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的150余名师生志愿者组成7支实践队伍,分赴陕西延安、江西吉安、甘肃玛曲、云南楚雄、山东菏泽、西藏昌都、广东大埔等地开展义诊,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41年前,该校校友王万青在手电照明下,完成了甘肃玛曲首例肠道吻合手术,成功抢救了被牛角刺穿肚子的南美。如今,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牵头组织的博医团来到这里为乡亲们义诊,延续复旦上医与玛曲的情缘。
“王万青精神是扎根基层的坚守,是心系群众的大爱,需要我们用行动代代相传。”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的话,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
在江西吉安,在井冈山麓,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组织的博医团在永新县、遂川县留下足迹。第二次参加博医团的杨昌生在服务之余,随博医团登上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感慨地说:“老一辈医学工作者的理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变得如此具象、如此滚烫。”
在陕西延安的宝塔山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组织的博医团在黄土高原感悟革命传统,来自10余个专业科室的志愿者走进医院和乡镇街道,把健康送进黄土高原的窑洞。
在西藏昌都,博医团克服高原反应,在类乌齐县指导当地医生治疗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并传授“高渗盐水加压包扎换药法”,结合当地条件优化方案,帮助产妇更快康复。
在云南楚雄,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牵头组织的博医团走进南华县、元谋县,为当地群众提供健康义诊、送医下乡等健康服务,助力基层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这个暑假,经过近一个月的接力,博医团服务基层群众超1.5万人次,举办学术讲座、技能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活动50余场,系统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超千名,让青春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8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