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南周口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携手产业育匠心 订单培养“订”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0 作者:通讯员 丁玺 本报记者 庞珂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这套训练体系覆盖了从千吨级货轮到万吨级货轮的操作规范,通过模拟真实作业场景,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在河南省周口航运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训场,身着统一制服的学生专注地进行着船舶靠离泊撇缆绳实操训练。该校指导教师安文银介绍,学校为周口及周边区域的航运事业和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人才。

  近年来,周口市职业教育已形成“本科—高职—中职”全链条培养体系,全市6所高职院校、2所技师学院与35所中职学校错位发展,覆盖工、农、医、师等251个专业,年输送技能人才超3万人,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专业丰富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市强化校企合作,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引导教育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探索‘企业+职业教育’模式,强化应用技术技能培训,实施订单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周口市教体局副局长褚严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周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订单班”“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已成为标配。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与凯旺科技共建智能生产线实训基地,年输送人才1.2万人,本地就业率达92%;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田间课堂”,与金丹乳酸等企业联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85%。目前,全市建成21家省市级产业研究院,投入研发经费2.28亿元,授权专利83项,实现了“课堂—车间—研发”全链条贯通。

  在周口职业教育的版图上,专业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跟产业变革的“动态地图”。

  2016年,当大多数人还认为无人机只是“会飞的相机”时,西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最初的课程设置中,航拍摄影、农业植保是绝对主角,学生们带着无人机在麦田里喷洒农药,在景区里航拍宣传片。

  “2020年,我们发现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环保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爆发式增长,立刻调整培养方案。”西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霆铭说。如今,该校无人机专业课程涉及应急救灾、环保监测、智慧安防等,学生不仅要会操控无人机,还要会编写飞行路径算法,让无人机自主完成复杂任务。

  “全市职业院校以‘专业围着产业转’为导向,重点打造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等5个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临港经济、生物医药四大特色板块。”周口市教体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科长张亮亮说。

  走进位于周口市的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在机电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何滨洪手拿遥控器,练习操纵机械臂。抓取、码放、喷涂……随着机械臂不停地“腾挪转移”,一项课堂作业很快完成。“未来的‘能工巧匠’,仅有技术技能还不够,还应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吃香。”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许德宽说。

  沈丘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届毕业生胡彭娟,在2024年5月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走通了“中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升学之路;商水县第二职业中专2019届毕业生陈强,凭借专业技能,在汽车维修领域自主创业,现已拥有5家门店,年收入超百万元……

  周口职教以“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托起学子出彩人生。2024年,该市职教毕业生平均起薪5200元,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热门专业毕业生平均工资超7000元。周口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82%,对口就业率达6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85%。

  过去5年,周口市职业院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5.61万人,培训农民工2.79万人次、企业职工2.05万人次、创业人员5500人次,有效服务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化升级。

  “未来5年,我们将聚焦临港经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三大主攻方向,以人才匹配度超80%、‘双高校’覆盖率达30%、综合高中班超50%,启动中本贯通‘3+4’(3年中职+4年本科)试点改革为目标,全力打造‘技能河南’示范新高地。”周口市教体局负责人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0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