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王维:坐看云起时

发布时间:2025-08-23 作者:张觅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盛唐诗人王维中年时,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买下了一处别业。此处辋水萦绕,所望处明净清美。在辋川之中,王维隐遁于山水林泉,与草木日月为友,将自己悄然融入大自然。从此他便布衣素食,在洲上种竹,在堤上栽花,与友人裴迪乘舟来往,平日里以弹琴赋诗为乐。他一生之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同时也是中国最为出色的山水诗作,大多是在辋川别业时完成的。

  王维心思恬淡,而对美的感知极为敏锐。他写了很多以辋川为题的诗,均充满了诗情画意,名句频出,如《辋川别业》中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归辋川作》中的“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他笔下所流泻出的那一首首明净清妙之诗,弥漫着幽深的禅意,浸润着不易察觉的淡淡欢喜,令人只觉尘俗之念顿去,清净之感即生。不过,他所描画的山水,也并非完全写实,而是进行了艺术提炼和精神升华之后的理想境界,所以其诗独具超凡脱俗之美,借以安放自身恬淡明净的心境。清人田雯称:“摩诘恬洁精致,如天女散花,幽香万片,落入巾帻间。每于胸念杂尘时,取而读之,便觉神怡气静。”

  辋川在终南山下,王维曾作《终南山》,在诗中极言终南山之雄浑壮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在这山水画一般宏大的终南山中,人虽然渺小,却已与这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只觉平和安宁,不觉孤独寂寞。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点缀上了两个素不相识却有缘遇见的人物,为全篇笼罩上淡淡一抹温情。曾在朝廷中见惯了尔虞我诈的诗人,于山中淳朴的樵夫家借宿一晚,定也有很多温暖的感触吧。

  王维又有《终南别业》,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首诗颇有庄子“逍遥游”中关于追寻绝对自由的哲学意味。正因为诗人的心灵于山水之间汲取了强大的能量,因此寻找到了人生的超脱之道,即使行到水穷之处,也能怡然自若,坐看云起,生命也就又具有了流云散尽、何处月明的光亮。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中评道:“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王维在自然山水中安放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宁静平和。纵情山水,怡然忘归,在自然世界里,王维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他的心因走在这浩大辽阔的天地而感到自由和超脱,也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快意。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在王维的认知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所安之所,并非为人而存在。因此,他的很多山水诗便纯粹写景,并未在其中投射太多情感寄托,反而赋予自然以独立人格与独立生命,从而呈现出澄明静寂的意境。如这首《戏题辋川别业》:“柳条拂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柳枝轻柔拂地,不需攀折,松树高拂云霄,也任它更长。紫藤花开得浓密,猿猴隐藏其中。柏树叶才初初长齐,也正好可以养着香麝。万物自得、自在适意,各得其所,是王维理想中的自然环境。在《白鼋涡》中,王维更进一步提出,“不网不钓”,不打搅自然,不干涉鸟兽,就让自然保持自己原有的样子,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是“王人之仁”,人与自然共生共融,“得遂性以生成”。

  王维又有《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三,欣欣然如初发芙蓉,明净新妍:“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一句“我家南山下”,充满了脉脉温情。他对终南山的一切都如此熟悉,因此鸟兽见他不飞走奔跑,将他也当作了山中的一分子。云霞是他的好伴侣,放眼望去,山中没有一处他不感到亲切的。他与自然平等而视,笔下万物有灵且美。

  王维早年间经常出入皇家园林与私家名园,以他的美学修养和聪明才智,早成园林高手,胸中早有丘壑,因此,来到辋川之后,他亲手设计,打造了辋川二十景,他以艺术家的天才,结合辋川本身的山溪湖石,因地制宜地设计了这一座诗意满蕴、兼有耕牧渔樵的私家园林,使之充满了文人雅趣。王维与裴迪赋诗唱和,为辋川别业二十景各赋五言绝句,以相酬和,共得四十篇,结成《辋川集》。其《辋川集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每一个名字都清雅脱尘,寄托了王维关于山水的理想,“皆成高韵”。

  宋代诗论家刘辰翁赞王维“俯仰旷达,不可得”。又评价裴迪同咏诗:“末不为佳,相去甚远。”裴迪不过中人之智,与天才诗人王维差距太大。比较二人之作,王维诗中满蕴灵气与深意,或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或融入了复杂的情感,或提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这都是裴迪所不能比拟的。而王维却是一贯的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尽显顶尖高手柔和浑厚的功底。

  譬如,王维为辛夷坞写的诗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那辛夷花美若芙蓉,在寂静的山坞中开出鲜艳的紫红色花儿。然而深山之中杳无人烟,它们悄然开放,又悄然凋落。王维借写辛夷花来抒写一种自在天然的生命境界,营造了一种寂静空灵的意境之美。明人胡应麟赞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王维极喜爱陶渊明的诗,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便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意写下《桃源行》一诗。但桃花源只存在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而王维却将它搬进了现实。辋川别业从此成为了他的桃花源,也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3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