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20年来,他坚持为寒门学子送上“开学礼”

发布时间:2025-08-30 作者:通讯员 李润 记者 黄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通讯员 李润 记者 黄星)开学前夕,福建漳州的88岁退休教师陈宗厚准备了5个信封,每个信封里都装有4000元助学金。在助学金发放现场,他为寒门学子送出这份坚持了20年的“开学礼”。“4000元不算多,却能让孩子们安心翻开新学期的课本。”陈宗厚说。20年间,他每年2万元的资助从未间断,100名学子由此安心踏上求学路。

  1958年,陈宗厚踏上讲台,成为龙溪师范学校教师。彼时他家境并不宽裕,夫妻俩的工资要养育三个儿女,但只要听说有学生因贫辍学,他总会立刻伸出援手。

  2006年教师节,69岁已退休的陈宗厚决定,每年拿出2万元,资助5名师范类农村贫困大学生,计划坚持20年,资助100人。这个决定背后,是他精打细算的“助学账”——退休金、编书稿费,甚至儿女给的春节红包,都被他一笔笔存进“助学基金”。

  在陈宗厚的书房里,有本磨得卷边的蓝皮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受助学生的信息:2010级李同学,父亲残疾,如今在山区小学任教;2015级张同学,母亲患病,现为县城中学班主任……

  “上个月还有孩子寄来感谢信,说她也开始资助学生了。”陈宗厚打开一封感谢信,信纸上青春的字迹写着:“陈爷爷,您的光,我会继续传下去。”

  虽已退休,但陈宗厚的公益版图还在不断扩展。他把“曾宪梓二等奖教金”1万元捐出来,设立丹霞奖教金;建起丹霞特困生基金;联合社会力量成立丹霞敬老基金……

  如今,88岁的陈宗厚听力稍减,但思路依然清晰。每天清晨,他仍会坐在书桌前整理书稿。“身体允许一天,就多做一天。”他望着窗外,眼神坚定,“我这萤烛之光虽弱,但只要能多照亮一个孩子的路,就不算白活。”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30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