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作为举旗定向的关键要素,对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探寻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从何而来,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
来源于理论魅力。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彻底的理论,具有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升思政引领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领青年学生感受理论的魅力、体悟真理甘甜,在学懂、弄通、做实中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来源于党建伟力。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持续完善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将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始终成为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升思政引领力,应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决守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抓常抓细、走深走实,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
来源于实践动力。当今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网络社交乃至影视作品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合理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真知、悟真谛,廓清困惑、坚定信念,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才能实现思想素质、政治信仰、道德品格、文化知识的实践转化,切实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提升思政引领力,应当抓好实践育人关键环节,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在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大思政课”中深化理论理解与认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进而获取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
来源于创新活力。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战略任务。与此同时,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数智技术的突飞猛进,显著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推动教育活动在内容、场域、技术、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思政引领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促进新理念新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和学生需求演进,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与穿透力。
来源于育人合力。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办教育,方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构建多方参与、统筹发力的育人新格局,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依托。提升思政引领力,应当着力构建强国使命引领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健全家校社协同、大中小贯通的育人机制,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具体到学校层面,应加快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配齐建强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综合体,集聚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层面资源与力量,协同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切实画好培育时代新人的“同心圆”。
(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0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