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为万千学子办好县中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杨三喜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既要推动教育资源总量的扩容,更要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办学条件的差距

  ■ 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明确五大任务、提出八大行动,要求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全国50%的普通高中为县域普通高中,60%的高中生就读于县中,县中承载着万千学子成长成才的期待。县中既是县域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又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更是连接城乡教育体系的关键节点。县中办得好不好,不仅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撑乡村振兴、提高人口质量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十四五”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县中发展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行动计划》的出台,正是立足现实,推动破解县中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的关键举措。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既要应对学龄人口持续增长,又要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普及水平,双重挑战下,扩资源是当务之急。《行动计划》明确把扩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扩大公办学位供给放在五大任务之首,体现了补齐学位缺口的现实紧迫性。

  当下,城乡高中办学条件还存在差距。着眼于此,既要推动教育资源总量的扩容,更要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办学条件的差距。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县中来说,要有序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抓紧补齐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短板。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赋能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对于县中发展来说,要想抓住数字教育发展的机遇,更要补齐数字基建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县中学子不在数字时代掉队。实现资源扩容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这也要求不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省、市两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

  教师是县中发展的关键力量。《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师队伍提升行动,要求及时补充县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鼓励城区高中优秀教师到县中支教,“优师计划”等项目向县中倾斜,培养一批县域普通高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在职称评聘、待遇保障方面给予县中教师更大支持,选优配强县中书记、校长等系列措施,打出了一套师资队伍建设的“组合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现实来看,为县中招来、留住优秀教师,一方面要用待遇留人,持续改善教师待遇,另一方面稳住生源,帮助县中教师找回职业成就感。就此而言,是要进一步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特别是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打破“生源流失—办学质量下滑”的循环。维护好教育生态,让县中教师在教学投入中收获成就感,找回精气神,这也是用事业留人的题中之义。

  还要强调的是,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当下,有的地区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学生课间休息、午休、晚间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不仅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也应该是振兴县中的重要内容。对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各地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寒暑假时间,确保学生的作息时间合理合规,要求寄宿制县中结合学生实际,统筹安排好学生起床就寝、早操早读、晚自习和课外活动,防止超长时间学习和挤占正常休息时间。这些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坚持。而要求以省为单位明确作息时间等,也有利于破解各地改革步调不统一的问题。

  县中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任务。《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 新动能,但要真正实现“县中强”,还需要各级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县中将重拾活力,成为县域教育的 “龙头”、乡村振兴的“引擎”,为万千学子搭建起成长成才的桥梁,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0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