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西京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思政教育中

发布时间:2018-05-04 作者:李贺 李甜铠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西京学院第一届“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之端午节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和特色展示项目,确定西京学院“依托传统节日文化载体,构筑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西京学院至诚书院以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传播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教育实践项目”为全国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陕西民办高校首次在该项目中上榜,西京学院作为陕西唯一民办高校获此殊荣。

据悉,西京学院于2014年进行了住宿制学生管理模式综合改革并于2015年成立了具有典型传统文化氛围的至诚书院,该书院坚持全人格教育和“科学+艺术”的指导思想,着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入一、二课堂,坚持以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传播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发挥育人功能,努力的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特质全人格人才。

西京学院至诚书院自2015年起持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实践项目,其中“以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传播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教育实践项目”已打造为书院“一院一品”特色项目。


西京学院第二届“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之重阳节
以通识教育课程为支撑,不断深化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该书院建立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训练)课程,围绕“孝”“礼”两大主题,通过网络课程与实体课程两种方式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概要》《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与中华智慧》等通识课程,每学期定期邀请知名文化学者开展“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从理论层面为学生理清传统文化内涵,明确文化的现实价值,强化学生对历史渊源的理解认识。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训练)课程至今已连续举办四期,同时举行了两场“中国梦 西京情”大型诗会,众多知名文化学者亲赴学校与学生一起交流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内容

该书院遴选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六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按照不同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结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度融入活动,深刻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对自身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

例如:以春节为契机开展的“一元复始?诚至金开”城市生存挑战赛活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品质;元宵节期间举办“闹元宵?家乡的年味”摄影图片展,使学生感受家乡面貌变化,提升民族自尊心;清明节举办“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忘传统”活动,使学生了解清明节意义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此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于承担;“感受民俗 欢度端午”“邀月、吟月、画月”活动分别在端午节、中秋节举行,通过节日习俗及故事传记,增强学生爱家、爱校、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诠释节日内涵和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方式思念亲朋,触动学生对文化的共鸣;重阳节期间,举办“迎重阳 播微孝 诵经典”和“两感教育(感恩父母感谢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孝道,孝老爱幼、以礼待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懂得感恩、知书达理的良好精神品德。

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考评为牵引,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该书院将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及通识教育(训练)课程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考评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及学分,每学年伊始公布全年活动方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文化讲座、报告、活动、比赛时,按照参加的课时量、活动中承担的角色、心得体会等情况由考评小组给予加分,其结果在每学期末进行公示,最终在大四学年按照《西京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实施办法》的标准换算成相应学分。

以新媒体传播为纽带,不断扩大教育的影响力

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征地,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互联网自媒体用户最为密集的区域。该书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举办线上(网络)传统文化内涵公开课、传统节日摄影作品展网络投票、诗歌及美文诵读等多种形式,以自媒体网络推广的形式定期推送给学生,至今推送传统文化知识讲座100余期,开设网上公开课四门,浏览量达40余万次,线上线下互动紧密衔接,很好的发挥了网络思政育人功能。

西京学院创新育人模式,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道深入学生课堂、活动和思想领域,对促进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拓宽了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高质量就业、竞赛参加率及获奖率、考研率、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学生志愿活动等逐年提高,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李贺、李甜铠)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