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电脑教师”即将上岗替你改作业了

安徽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手机将能用作门禁、图书馆借阅

发布时间:2018-04-24 作者:江淮晨报记者 刘梅梅 来源:江淮晨报

今后,中小学生的作业将有“电脑教师”的评判。4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县(区)都要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了解到,实际上,结合新高考改革,我省今年已经率先试点普通高中和300多所中小学建设“智慧校园”示范校,而不久的将来,“智慧校园”将遍布全省。

我省率先在300多所中小学试点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什么样的?

作业不但由专门的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并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菜单;上学不用背着书包来回跑,一个电子书包解决一切烦恼;课堂上没有黑板,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课堂……这些,都是未来“智慧校园”将呈现的模样。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从2018年起,全省普通高中结合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全面进行智慧校园建设,遴选300多所普通中小学(含乡镇中心学校及其教学点)作为智慧学校示范学校或实验学校,选择有关市、县作为智慧学校示范区。按照省级教育厅的要求,计划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县(区)都要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这也意味着,今后“智慧校园”将遍布全省。

测评系统可批改和分析学生作业

我省要打造怎样的“智慧校园”?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今后,我省中小学校内的教学都将“智能化”。比如,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到书到课与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基于线上线下作业测评系统,实现对学生作业和测试的自动批改与分析;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实现因材施教等。

今后,课堂上也不仅仅是黑板和电脑的结合,甚至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教学设备都将走进课堂。

据介绍,依托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各种新型教学环境,利用智能移动终端、3D打印机、机器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新型教学设备,探索跨学科学习(STEAM)、创客教育等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学生学习全过程“动态评测”,改变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

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样会变。

省教育厅表示,今后,我省将通过现有空间、资源、平台、各种智能终端,积极开展翻转学习、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此外,还将通过自动测评和及时反馈,智能主动推送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助服务的自适应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还将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形成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测数据,改变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和教师为单一评价者的“结果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实现动态、持续、隐形的过程化数据采集,全面感知和记录学习过程的“大数据”并进行分析,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精准评估学习绩效。

另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智能化”。将建立学生档案,收集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帮助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跟踪学生成长,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实现档案管理“智能化”

今后,“智慧校园”还将让校园管理更便捷。

比如,学校开展选课、排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对课程选修、班级选定、学生对教师评价进度、教师对学生评价进度等提供清晰、直观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智慧学校平台,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优化乡村学校及教学点的教学教研、学习、评价、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同时,还能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智能管理。实现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新模式,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数据统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为制定教师培养策略提供支撑依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引导教师在提升师德素养、落实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主动取长补短,促进终身学习。

手机就能实现门禁、图书馆借阅、就餐一体化

今后,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活环境也将为“智慧校园”助力。

利用校园一卡通、手机芯片等智能化设施方便师生的校园生活,将其融合到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实现师生食、住、行的舒适与便捷化,包括校园门禁、考勤记录、食堂就餐、超市消费、图书借阅等;实现校内各种学习、生活、视频安防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对师生线上线下行为进行数字化记录与大数据分析,并及时提供校园生活指导建议。(江淮晨报记者 刘梅梅)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