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湾区要腾飞,人才问题是关键”

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8-09-13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高毅哲)近日,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市召开。本届泛珠大会主题为“共享湾区机遇开放创新发展”,吸引国家部委负责人、泛珠“9+2”各方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代表、泛珠区域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工商界知名企业代表、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国际知名学者、泛珠区域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纽约和东京等世界湾区代表、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合作组织代表参会。

科技、文化、人才……面对大湾区的这些热点,在“对话粤港澳大湾区”的分论坛环节,来宾们纷纷发表见解,多角度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怎样素质的人才?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认为要有以下特质:第一,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第二,要有国际的视野;第三,要具有综合学科思维能力,因为现在是数字时代,解决问题需要综合的思维,而不是单一的学科思维;第四,具有整合能力的人才,对知识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第五,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的人才,能够对过去的一些做法提出批判性的意见;第六,自主学习能力。

《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比尔·莫兰先生认为,教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仅限于学术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去思考“拿到学位后可以去干什么”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他们还可以去创业,可以跟企业、学界合作。”

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则认为,美国东部的大学和瑞士的大学都是以科技为导向,实用性很强。像旧金山加州大学1973年发明基因工程技术,1976年建立第一个生物技术公司,它的研究和产业联系非常密切。“这种创业气氛在深圳和湾区其他城市可能都有,但是这个气氛如何跟最前沿的科技结合在一起,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宋献中认为,在粤港澳人才的合作方面,迫切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虽然政策允许香港、澳门的科技人员申请内地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内地一些科技工作者也可以到香港的大学做研究,但是科技人员要出入关却不那么容易。”

宋献中表示,人才流动要有平台载体,应该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的融合。除此之外,人才之间还应建立起项目的协同。“在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提出这样的一些研究课题,使得两地的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能够共同去攻关。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让人才流动起来、合作起来。我们不是只谈一个合作,实际上我们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共同解决的。”

湾区要腾飞,人才问题必须解决。长平经济研究所所长王长勇认为,湾区对人才需求分层次,第一个是要盯着全球的创新,要抢顶尖人才。他认为,经济激励在全球的差距不大。对于顶尖人才,他认为要有一个发展的激励。“大家知道科技创新的人有追求的,‘我有生之年做出非常伟大的事情,必须要在一个很好的环境、很好的团队’,这是发展的概念。”

还有一种是经验型人才。这类人群比较重视收入,并且到了一定年龄,重视孩子的成长,对生活、教育品质要求比较高,宜居的环境也很重要。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认为,湾区人才建设还存在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引进人才和本土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比如香港和广东都有很多知名高校,这个资源怎么对接?他认为还是要讲融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