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25 作者:吴卓平 陈小艳 李肖岚 姜亚楠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学分银行建设影响,同时其行为又影响学分银行建设目标实现的个人或群体,主要包括:学习者、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学校、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生产方、非常规学习成果生产方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学分银行建设既有共性的利益诉求,也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主张。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引擎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力、行业组织的支撑力、学习成果生产方的驱动力和学习者的内生动力等。当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尚不能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重要原因在于发展动力欠缺,尚未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亟须构建基于共赢、共享理念的,由动力生成机制、动力聚合机制和动力保障机制组成的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学分银行;利益相关者;动力机制

学分银行作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主要载体,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能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和弹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撑平台[1]。建设学分银行已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美国、韩国、英国等国家都建立了学分银行制度,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发展。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要求[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学分银行’,注重发挥行业和龙头企业作用,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3]我国理论界对学分银行从制度建设、国别比较、平台架构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采取不同的模式和实施路径在实践领域对学分银行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参与主体多元化且利益诉求复杂、学分互认壁垒尚未打破、非常规学习成果价值判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4]。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机制进行探析,以期能有效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并以相应的机制实现各方利益诉求,激励各方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学分银行,共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事业的进步。

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

弗里曼(Freeman,2010年)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受到组织目标实现过程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5]。根据这个定义,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学分银行建设影响,同时其行为又影响学分银行建设目标实现的个人或群体。学分银行制度作为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核算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涉及注册、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评价等多环节[1]。

学分银行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组织。对学分银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有利于对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统筹与管理。依据学分银行的特点,学分银行建设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习者、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学校、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生产方、非常规学习成果生产方等。第一,学习者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习成果的个人,是学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在岗职工和社会人员等。第二,管理机构是指面向学习者办理注册、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等业务的组织,包括学分银行总行及各分支机构。第三,政府主管部门是指由教育部和人社部等学分银行建设相关的部委、政府部门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学分银行的机构。第四,行业组织是指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咨询、沟通、协调等服务的社会组织。《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行业是联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学校是指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为学习者提供学历教育的组织。学习者可在学校中获得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第六,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生产方是指为学习者获得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提供教育资源的机构,包括企业、培训机构等组织。第七,非常规学习成果生产方是指为学习者提供非常规学习成果资源的机构,如能提供工作经历、工作技能、技术成果的用人单位等。

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诉求

利益相关者诉求是指利益相关者对学分银行在服务、功能、经济等方面创造价值的期望。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所关注的学分银行建设中的问题也有差别。为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就需要明晰各方利益诉求,以推动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各方利益均衡。第一,学习者的利益诉求是学历提升、获得双证书、满足精神需求等;第二,管理机构的利益诉求是通过提供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等服务,全面提升学分银行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声誉;第三,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第四,行业组织的利益诉求是结合行业内人才培养规律和胜任力的要求,依托学分银行,构建行业领域内学习资源服务模式,拓宽本行业学习者的学习渠道,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五,学校的利益诉求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意愿,通过双证书吸引生源,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等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第六,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生产方的利益诉求是使其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入学历教育体系,使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能够得到认可,并获得相关的经济收益;第七,非常规学习成果生产方的利益诉求是拓宽人才培养及职称晋升通道,为员工成长提供新的渠道,提升员工业务水平,优化员工学历层次,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引擎

1.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力。政府主管部门是学分银行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主要职责在于满足学习者对终身教育的“公共需要”,制定对学分银行建设能起到指导作用的规章,并创建外部保障条件。例如:江颖等(2017年)认为:学分银行建设相关的部委应出台明确学分银行性质、任务、服务范围、内容等的《学分银行管理条例》[6]。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制度制定、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学分银行,引导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

2.行业组织的支撑力。行业组织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开发与推广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鉴定证书,制定学分转换规则,开发学习成果、发布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规格等,规范行业人才培养标准,提高行业人才的业务技能素质,为建设学分银行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行业组织能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行业教育资源,并在畅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学习成果生产方的驱动力。学习成果生产方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利益群体,包括学校(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生产方)、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生产方和非常规学习成果生产方。学习成果生产方采取开发教学课程或培训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认证等方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后产生学习成果,并在学习成果生产过程中获取社会收益或经济收益。学习成果生产方在利益驱动下,会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以期吸引学习者进行学习或者成果认定。

4.学习者的内生动力。学习者是学分银行的客户,作为基本主体以一定的行为预期参与到学分银行建设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决定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这种投资的有利性或收益率。”学分银行为具有来源广泛、需求多元、能力参差不齐等特征的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成果认定方式,使学习者以学习成果的获得为目的,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催生出一种稳定的内在动力。学习成果的认定,同时也为学习者提高社会地位、经济收益或精神需求度而创造了条件。

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机制

1.动力生成机制。动力生成机制是指破除影响学分银行发展的掣肘,吸引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建设的机制。例如:欧盟为了打破区域壁垒,促进欧盟国家人才的流动,拓宽学习者的学习选择,通过颁布《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承认公约》来推动学分银行体系构建[7]。覃兵等(2009年)指出:韩国为了使国民能在自愿的前提下,随时随地接受高等教育,在1995年由韩国教育开发院首次提出“学分银行制”,在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学分认证”的法律,在1998年颁布了规定“学分银行制”实施规则的《教育部令第713号》[8]。由此,韩国的学分银行建设得到推动,并取得巨大成功。健全动力生成机制需要在明确受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提供物质和精神激励等形式引导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实现对动力的孕育。

2.动力聚合机制。动力聚合机制是协调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使利益相关者协同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形成聚合效应,从而实现学分银行建设目标的有效机制。建立动力聚合机制需要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利益相关者的动力,实现目标认同。通过搭建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整合和优化各方资源,使各方基于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协同建设学分银行。由于学分银行文化是学分银行在运行中折射出来的形象,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的综合;因此,构建动力聚合机制需要重视学分银行文化建设,以期增加学分银行的凝聚力,达成学分银行文化与发展战略的统一,为提升学分银行的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持。

3.动力保障机制。动力保障机制是指为确保学分银行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等的机制。组织保障是学分银行建设动力生成和聚合的主要载体和关系保障,可通过成立学分银行工作委员会和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来服务于学分银行建设;制度保障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利益相关者在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通过相关制度,约束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明确分工及权责利,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秩序;经费保障是确保学分银行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可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等方式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吴卓平、李肖岚、姜亚楠,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陈小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本文系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项目编号:XM2017cb01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林曙,鄢小平,王立科.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33-38,49.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8-05-1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EB/OL].(2018-02-26)[2018-05-11].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802/t20180227_327906.html.

[4]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1):30-38.

[5]Freeman,R.E.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31-51.

[6]江颖,黄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下的学分银行发展逻辑和建构途径[J].成人教育,2017,37(2):74-79.

[7]孙冬喆.中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8]覃兵,胡蓉.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31(12):65-68.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