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既要读好万卷书,更要行走万里路,拓展眼界,增长认知。研学旅行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是孩子们研究式、体验式学习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学旅行要在各地落地生根,不能随意、盲目开展,区域部门必须统筹规划,科学、细致、全面地做好课程顶层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看风景,更是学人文。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遴选出传统文化和人文风貌浓厚、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并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地图和行动指南,绘制一张清晰可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路线图和时间表,让学校有章可循,确保安全有序推行。
同时,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能舍近求远,应坚持由近及远、由内到外的原则,从本地区的自然风貌、名胜古迹、乡风民俗等学习资源开始,逐步扩大研学旅行范围,走向全国乃至国外,使研学旅行既接地气又有成效。应该制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素养评价体系,将研学旅行效果纳入对学校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推动研学旅行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研学旅行大事,必作于细,研学旅行不能碎片化,要系统、整体地实施和推进。中小学应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行走的课程,让学生“走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每学期可开设研学旅行课,分年级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学生研学目标和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学校可以与校外机构密切协作,建设校外研学旅行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按照四季变化,引领学生跟随万物生长的节奏一起“成长”;学校还可以动员和凝聚家长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来,开展亲子研学、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置身于行走的教育之中。
不管是区域还是学校,只有规划先行,全面、安全、有序地开展好研学旅行,切实拉动学生体验、探究、实践的“三驾马车”,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10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