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老教师为何被“边缘化”

发布时间:2017-08-23 作者:□ 周国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却越“边缘化”,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这其中固然有教师的个人因素,但机制原因不容忽视。

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审。学校有了职称晋升名额,普遍的做法是,把职龄和教龄作为一个很大的权重,参与定等,其他如师德表现、工作总量、工作态度、教育实绩、教研成果、班主任情况等权重很小。结果是哪怕年轻教师成绩再突出,职评名额也是“在水一方”,老教师只需满足基本条件就能占得先机。这样既挫伤了年轻教师的成长积极性,又滋长了老教师的惰性思想。

职龄优先的跨档升级。职称的跨档升级更加滑稽,相同职称要想跨档,或同档职称需要升级,都是先比职龄,再比教龄,然后比工龄、年龄,其他因素几乎可以忽略。比如,某教师一旦获聘高级职称,则在七级上坐稳。接下来,升六级、五级,队伍已经排好。在某级上工作满三年,且你前面的教师晋升或退休,腾出空岗,你就可以升级。否则,你工作再努力、成绩再突出,也永远升级无望。你前面的教师哪怕已经脱离教学一线甚至不再上班,你也挤不到他的位置。这样的机制,让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耐心等待即是。这不仅不利于“老教师”继续成长,还严重挫伤了年轻教师的发展积极性。

摇摆不定的论文要求。我校有少数接近20年职龄的高级教师,至今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说明以前高级教师评审,没有论文发表的要求。后来,渐渐有了论文要求,但现在对论文又没有了硬性规定。教师,应该算是文化人,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学习着,实践着,总应有所思考。用文字整理出来,不就是论文吗?哪位优秀教师不是从教得出、说得出到写得出的过程中逐渐炼成的?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物化为论文,带动影响年轻教师成长,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何不从机制上加以鼓励?

约定俗成的提前离岗。我虽然已经奔六,但对语文教学依然留恋。然而,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一些同事,一次次向校长提出离开教学岗位,我感到很奇怪:教了这么多年书,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难道没有一点感情吗?其他学校也是如此,“高龄”教师早就不教课了。为什么教师队伍中,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那么少?无非是约定俗成的机制,与自我放松的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拒之门外的各种竞赛。各级各类教师竞赛,几乎都有年龄限制。40周岁的界限偏多,有些则划定为35周岁以内,好像35岁、40岁以上的教师就不需要专业发展了。教育教学事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事业,教育对象千变万化,教育内容时常更新,教育手段总在发展……谁敢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早已登峰造极?为什么不能给教师营造一个终身发展的体制环境?人,总是有惰性的,成长需要借助外力。当老教师面对各种竞赛心安理得地说,热闹是年轻人的与我们无关,这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什么时候能够看到,50岁以上的老教师依然与年轻教师一道,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各类竞技的赛场上,在专业成长的舞台上……激情洋溢、尽显风采,那该是一道多么美妙的教育风景。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弶港农场农干桥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23日第3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