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个别教师失德,不能让全体教师“背锅”

发布时间:2017-10-18 作者:□ 胡欣红 来源:中国教师报

前不久,某刊物刊发了一篇所谓“师腐”乱象的文章,认为在“官腐”之外还有一种较隐蔽的腐败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师腐”。该文声称,通过深入各地调研发现,“师腐”现象绝非一校、一地所特有,而且形式多样。“师腐”不但破坏教育公平、败坏社会风气,更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此文章一出,不少人为之哗然,纷纷呼吁严肃惩治“师腐”。教师们也为之愤然,痛斥这是对教师群体的抹黑、侮辱。在我看来,哗然也好,愤然也罢,其根源都在于对所谓教师“腐败”问题的过度渲染和危言耸听。

庞大的教师群体,难免存在极少数品行不良甚至师德败坏的害群之马,但将之上升到“师腐”现象的高度,不仅夸大其词,而且有上纲上线之嫌。“现象”一词如果只是指事物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外在联系性和客观形式,自然无妨。倘若用于社会领域,应当是指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又被大家所熟知的社会风气或行为。因此,如果“师腐”真的已经成为一种现象,那么教师腐败又将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

虽然没有人准确统计过“腐师”占教师群体的比例,也很难框定一个衡量“师腐”是否达到现象级别的标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报道中所列举的家委会为送礼专建微信群,公开在群里探讨给教师“送温暖”、“表心意”;教师第一次上门家访时要“表示表示”,假期要“表示表示”,教师节更要“表示表示”,以及有教师违规开办各类辅导班,在课堂上讲课留一手,变相逼迫学生上辅导班等事例,基本上都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如果按照文章的逻辑,我作为一位重点中学的资深教师,应该极易沾染“师腐”气息,但实事求是地说,上述事例我基本上闻所未闻。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为何也没有一位同人“享受”过类似待遇呢?

即便如“讲课留一手,变相逼迫学生上辅导班”之类有所耳闻之事,也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晓。并且,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目前学生成绩是教师能力最有说服力、最有效的证明,“课堂上留一手”的做法严重不合常识与逻辑。但这种有悖职业道德的行径,由于极具新闻价值,一旦曝光便迅速流传开来,以讹传讹,搞得好像教师们普遍都要“留一手”。

明明只有极少数人收受礼物,师德败坏者更是少之又少,但一经某些媒体“绘声绘色”报道,却有种“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景象,真是岂有此理。

关注教师,除了要揭露害群之马,更不能忘了众多优秀教师:高位截瘫仍坚持站着上课的邹余贵;为方便小朋友,有腰椎间盘突出只好跪着讲课的杨春菊;罹患肝癌却坚持给孩子上最后一节课的90后女教师陈莹丽……

当然,模范教师之所以成为模范,就在于其相对稀缺,也不具有普遍性,但与那些害群之马相比,无疑占压倒性优势。而且,满怀爱心、认真负责是教师精神面貌的主流。我敢肯定,如果要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进行测评,教师绝对位列前茅。“三句话不离本行”,职业对从业者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教师群体的道德素质,并不是生来就高于他人,而是职业的特性使然。换言之,绝大多数教师都不是“腐师”。既然如此,何来“师腐”现象。

危言耸听的结果,不仅让广大教师心寒,更会加剧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后果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不信任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不再信任教师,可想而知,最终的受害者无疑是学生。

所以,衷心希望媒体也好、公众也好,多为教师队伍建设提有益的建设性意见。教师出了问题,当然要指正,但切勿因此“妖魔化”整个教师队伍形象,不要因少数教师失德就让全体教师背上“黑锅”。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8日第1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