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王海栓:课堂没有终点

发布时间:2017-11-08 作者:□本报记者 金 锐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与许多教师一样,河北省兴隆六道河中学教师王海栓在课堂教学改革初期也遭遇了阵痛。

“教师讲得少,学生漏过知识点怎么办?”“小组讨论的时候,有些学生会不会‘开小差’?”“课堂展示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有什么解决办法?”虽然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但王海栓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很坚定,因为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外出学习,她相信课堂应该是学生的。

“我看到其他学校的课改成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学生学得更自主、更愉悦、更自信,课堂气氛也完全不一样了。”王海栓说道。

于是,王海栓开始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每个环节的重点是什么,环节之间如何衔接,怎样培训学生,导学案的编制要点有哪些……新课堂的各种问题被王海栓逐一攻破,她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也越来越默契。“看着他们开始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想我已度过了新课堂的阵痛期。”王海栓笑着说。

然而,度过阵痛期的王海栓并没有“满足”多久,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我已能够上出一节符合新课堂标准的课了,但总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想一定是钻研得还不够深入。”王海栓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反复观课、磨课、备课王海栓发现,问题可能出在“评价”层面。为了激励学生,王海栓偏于使用激励性评价,“好”“非常好”充满课堂,但细细想来,这些评价大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要在原本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改良评价模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王海栓暗下决心。

首先要变的是评价语言,模糊的、空泛的评价语都是低效的,只有让学生在评价中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能发挥评价的效果。此外,那些“陈词滥调”的评价也无助于增进课堂教学效果。“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每天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简直是一种煎熬。”王海栓说道,“我努力让自己的评价更加时尚、前卫、潮流,突出一个‘新’字”。

学生好胜心强,王海栓就设立知识擂台;学生活泼好动,王海栓让他们“抢夺”展示权;学生看重荣誉,王海栓就给他们颁发证书……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王海栓就尽力满足。她深深地感慨:“学生对评价的‘消费需求’是没有终点的,教师就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各种‘评价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学习需求。”

除了评价,王海栓在小组培训方面也大胆改革,她将小组培训总结为“职责培训”“能力培训”“素质培训”“荣誉感培训”等模块。“‘职责培训’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能力培训’要全方面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评价能力等;‘素质培训’包括语言清晰度、思维纵深度、知识积累度等方面;‘荣誉感培训’则是小组向心力的有效手段。”王海栓介绍。

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打磨前行,再不断地寻找问题、提升自己,王海栓的课堂教学形成了螺旋上升的态势。但王海栓仍然没有满足,因为她发现课堂教学技术终归是“表”,真正的教育应该由表及里,学会尊重学生,体悟心灵的力量。

“比如课堂提问,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把闪光的镜头都给了‘尖子生’,而对于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这种做法加剧了两极分化。”王海栓不无担忧地说道。在她看来,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现状和实际情况,给他们鼓励、关心和支持,“有时候,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能包含教师的无限关爱”。

在王海栓看来,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成长的“场”。“课堂这个‘场’是没有终点的,我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加深自己对课堂的认识,让这个‘场’更加包罗万象、纵横交错,从而更好地发挥‘场’的力量与效应。”王海栓说。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