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中原区课改三大成果的背后是全区教育人的精神与格局。我们选择区教体局局长吴晓昊、伏牛路小学校长李钦志、互助路小学教师浩杰为代表,以管窥中原教育人的情怀与担当。

创新即“归原”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局长吴晓昊的课改三隐喻

发布时间:2017-11-22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占伟 来源:中国教师报

“外在硬件环境的跨越,学校内涵发展的跨越,教育品牌培育的跨越”,这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昊提出的中原教育发展“三段论”。

“教学不再满堂灌,管理不再一条线,文化不再两张皮。”这是吴晓昊对8所实验学校推进课改的阶段性战略规划。

“课改即‘游泳’”“创新即‘归原’”“发展即重建”,这是吴晓昊提出的推进教育变革的个性化命题。

3年课改让中原区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系列成果,创生出区域课改的中原经验。对此,中原区教育“掌门人”是如何解读的?其背后的理念与智慧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走访实验学校之后,本报记者与吴晓昊有了这样的对话。

    课改即“游泳”

中国教师报:我们注意到,从2013年春天您第一次提出“品质教育”到现在,已经就“品质教育”的主题在全区教育相关会议上发表了七次讲话,持续引领、持续推动。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品质教育并不是一个吸引眼球、易于传播的概念,应该寻找一个更有新意的概念来统领。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吴晓昊:我们之所以提出品质教育,是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源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源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源于区域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构想,源于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教育的现实,源于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持的职业操守。

品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先进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其任务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为孩子们成长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品质教育有三大支撑:培育品质学生、塑造品位教师、创建品牌学校。培育品质学生是核心,塑造品位教师是保障,创建品牌学校是载体。

做品质教育就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教育规律出发,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如何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我们认为,应该从课改入手。

课改,改机制、改流程、改关系等,其实质是通过这些要素的变革来改变人。课改就像学游泳,学会游泳的关键是持续地实践、练习,没有学会游泳之前,频繁换游泳池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主张,推动一个教育变革项目,就像游泳,方向明确之后,能否游得又快又好,既取决于游泳方法、技巧,更要持续地练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升。就当前的教育变革而言,是否持续实践、练习更具现实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课改就是守一,课改一旦启动就不能轻易放弃,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推进。

中国教师报:3年课改给您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吴晓昊:课改即行动。就中小学而言,当前课改的最大问题不是理论,而是行动。课改之道是什么?这是许多校长困惑的问题。其实,“道”字已经给出了答案:一个“首”字,一个走之旁,就是说,首先是行动,是做,而不是想和说。“课改会不会影响成绩”“课改会不会导致教师抵触”……各种各样的会议上,经常有校长提出类似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没有进行实质性课改行动前想象出来的问题。正是这些想象出来的问题,让一些校长和教师激动之后没有行动。

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故事:猴子想变成人,它知道要变成人就要砍掉尾巴,猴子决定砍掉尾巴。然而,猴子被三件事困住了:第一,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很疼?毫无疑问,改变是有一定痛苦的。第二,砍了之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灵活性?毫无疑问,改变会有一定风险。第三,活了这么久,一直以来就和它在一起,跟了许多年了,不忍抛弃它。毫无疑问,改变在情感上总会有些许难受。

如果被这三个方面困住,猴子永远变不成人。改变,也许会痛苦一阵子;但不改变,就可能痛苦一辈子。所以,课改必须不留退路、坚定不移、持续深化。

中国教师报:走访8所课改实验学校,无论采访学校领导还是与教师座谈,无论采访教研员还是相关科室人员,我们发现,中原教育人充满正能量,没有人抱怨生源、班额、师资、家长等外在因素,都在“内求”,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创新工作。这样的作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吴晓昊:在前不久的校长培训会上,我说:“作为局长,我的主要职责是用好校长,把有教育情怀与担当、发展意愿强烈、能干事创业的同志选好、用好、支持好。”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让广大教师意识到,我们选人用人的规则看的是工作,而不是其他。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在工作中,我们将这一理念迁移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相信校长,解放校长,利用校长,发展校长;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在近两年的暑期校长集中培训中,我们围绕学校内涵发展设定主题,让所有校长制作课件,分组轮流展示,有效提升了校长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课改领导力。校长自己创生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自然会积极推动变革,自然能够影响和带领教师团队深化课改。

在管理机制方面,我们提出“管理不再一条线”。在以前的工作落实中,往往总是校长牵头,中层干部及教师只是执行,这势必影响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管理不再一条线”,就是超越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机制,实施项目管理,将课改工作细化为多个项目,让有专业能力、工作热情的教师成为项目负责人,为更多的人搭建成长平台,让更多的校长、教师成为创造的主体,从机制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内动力,提升其成就感、幸福感。

中国教师报:我们在采访中发现,8所实验学校在推进课改过程中,都创生出自己的相应成果;教研室、教育科、品牌办等科室均能创新性地推进工作。在您看来,是什么在支撑这些创新和成果?

吴晓昊:创新即归原。归原就是回到原点、回归常识、遵循规律。许多工作的推进之所以事倍功半,是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是因为没有归原。就教学来说,归原就是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就教育来说,归原就是多育少教,让学生自主经历、自主体验、自主管理、自我成长;就管理来说,归原就是多理少管,就是首先改变自己而不是他人,用管理者自己的改变影响带动师生的改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本着“给方向、给规则、给平台、给空间”的原则处理区教体局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弱化一刀切的管理思维,让学校在统一的方向与规则之下自主发展。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理念与策略,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有利于教育品质的快速提升,有利于成果的创生。

    发展即重建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了中原区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外在硬件环境的跨越,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跨越,三是教育品牌培育的跨越。提出全区教育发展的“三段论”,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吴晓昊:教育发展是有内在逻辑顺序的,“知其先后,则近道矣”。提升中原区教育品质,我们首先从“三化”(绿化、美化、文化)建设做起,力争使学校春有鲜花、夏有绿草、秋有果实、冬有绿叶,同时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学校的颜值和品位,努力让学校成为教师的心灵驿站、孩子的成长乐园。

在绿化、美化、文化“老三化”建设告一段落之后,我们又提出了围绕内涵提升跨越,围绕课程、课堂、评价三个核心要素实现新突破,同时同步跟进信息化、国际化、集团化“新三化”建设。无论从“老三化”到“新三化”,还是从外在硬件环境到学校内涵发展再到教育品牌培育的跨越,既遵循了由外而内的发展逻辑顺序,又体现了一个发展的核心真相——发展即重建。

真正的大发展不是来自于对明显错误的否定,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效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创新,就是对“发展即解构”的生动诠释。

中国教师报:中原区教育未来几年的发展,您有怎样的设计与考虑?

吴晓昊:创造高品质的教育,是时代交付的使命。国际影星有国际范儿,文艺工作者有文艺范儿,中原区的教育也要有教育“范儿”,这个教育“范儿”就要靠高品质教育来体现。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培育教育品牌,我们将引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专家团队,培育品质学生,塑造品位教师,创建品牌学校,为全面提升中原教育品质、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区努力奋斗。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2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