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2017年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聚焦教师道德成长

立德树人与教师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29 作者:本报记者 崔斌斌 来源:中国教师报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所有教师的使命所在。如何在立德树人使命下培养面向未来的教师?日前,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承办的“2017年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在京举行。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立德树人使命下的教师发展”,共设3个分论坛,在“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中,与会专家分享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

“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秦廷国指出。那么,教师的道德成长有哪些要求?秦廷国将其概括为三点:一是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有时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教师要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二是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有创新精神和意识,以可贵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三是鲜明个性。教师要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影响学生。在秦廷国看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服务者。

“我觉得现在师德建设之所以成效不高,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根本不学习就谈师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指出,师德建设基本都是从外部要求教师做到的,如果教师能真正实践,很快就会明白师德建设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是直接相关的。所以,檀传宝指出,师德建设要从教师专业生活的需求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理解,区分学段开展相关研究。

北京丰台二中教育集团校长何石明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一个好的教师不止是天天谈师德,天天谈爱学生,天天讲自己怎么付出,而应该把师德师道结合起来。“一名好教师,应当是师德与师道结合最好的职业教育者。”谈及如何立德树人,何石明希望教师们能充分激励学生自立、摆脱强制,而不是看管甚至包办学生的一切。

究竟该如何解决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秦廷国指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育的价值观认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以先进典型激励教师,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除了师德师风这一主题,与会专家还围绕学生成长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迟希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聚焦“终极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的人,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和生活化研究,对抽象内容进行贴近学生班级生活和年龄特征的解读。

“成志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大特色,该校校长窦桂梅介绍,清华附小由“聚焦课程教学”转向“聚焦整体育人”,历经20年实践探索形成了以“1+X课程”为主体的“成志教育”育人思想与实践模式。

据北京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是该院凝聚专家智慧、解决基础教育和教师发展热点问题的重要学术会议,也是发挥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教育智库功能,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的品牌活动,自201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9日第1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