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书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李正太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但凡教过书的人都知道,站稳讲台是底线。

这底线的底线是专业功底。通常学校面试教师,都会安排做卷子,做学生做的卷子,比如中考卷、高考卷。这种测试更多测试的是题感,有些高级教师或者专业研究生,由于久疏题海战场,成绩并不如意,甚至不及格。一旦上了讲台,教师将面临学生轰炸式的专业功底测试,形形色色、难易不等的问题接踵而来。若是一不小心答错或做不出来,学生说声谢谢就走开了,但教师自己往往会自觉羞愧,做错题目事小,败坏名节事大。许多教师下课之余都会积极刷题,既充实了讲课素材,又给名节上了一道保险。

“一天不刷自己知道,两天不刷同事知道,三天不刷学生知道”,教一辈子的书,刷一辈子的题。这样的教师多是勤勉负责的,题刷多了,还能刷出一些解题模型,供学生套用,部分减轻学生刷题的负担。

站稳讲台的另一个关键是授课的功底。对多数人而言,授课的功夫不学就会,类似于久病成医,因为从幼儿园开始,他们自己的老师就一直在示范这种套路,比如重要的事情讲三遍,重要的概念举三个例子,重要的题目练三遍,问题学生训三遍,等等。这功夫不像专业知识,刷题就能刷出来。但有些谦虚的教师,会试着去听授课高手的课,汲取其中的精华。更有图省事的,刻意将自己的课延后一节,听完高手的课,直接照搬。

教书,是不是只能停留在站稳讲台的层次,纯粹是个体力活,像机器似的没日没夜地刷题,如木偶一样有板有眼地刷套路?但凡有过师范实习经历的教师都知道,这不是教书的初心。实习生或者刚教书的人,最开始的几节课暂且不论上得好坏,至少是兴奋的。这种兴奋不是因为新鲜,而是因为内心固有的创造和善良本能在传递真、善、美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展显,一个个真实的学生学习世界呈现在眼前。借用佛学的说法,教书不是机械操作,是“行门”,在行动中收获正念。

教书处于这个境界,需要的是融合与机智。融合是忘我的境界,指全身心投入;机智是基于教学情境的智慧显现,跟着智慧流的感觉走。诸如《教育智慧》《教育技巧》《教育兵法》等涉及的观念和技法,对作者而言,可能是对自身教育机智的叙事或描述,对作为读者的教育者而言,只是一个故事或者流程,与当下的教育情境即使相似也无关,直接套用一定不会发生教育机智。以这种可复制、可预测的“科学套路”指导教书,容易禁锢和扭曲教师,这并非纵容教师违背科学真,而是教书的真和科学的真属性不同。教书的真突现在教育发生的路上,是真、善、美的传递,是觉醒和积极美好精神圈的构建。

许多教师在“行门”这个份上,容易发生高原反应。机智缺氧,显现越来越少;融合难续,分离成为常态。这就应了木心那句话:知与爱,永远成正比。知是先决条件,无知的爱,不是爱。此处的知,不是专业知识的知,而是指我们对存在的“映射与契合”。

知不足,则爱无力。

对于一个将教书当作手艺的人而言,知决定着他教书的境界。当教师无须借助课本的结论,直接从问题或者现实的图标中读出存在的质、形、真、善、美,他自己就无须背书了,他的学生也能长长心眼,而不是熟记结论。当教师习惯从可见的行动中读出可见的思维,他自己就无须辛苦刷题了,他的学生也不用牢记那么多题型,顺便还学会了怎么思考。

知有了广度和深度,教书就容易“知”足而常乐,但未必能够常欢喜。

“知”是基于当下身心状态的映射,教师借助身体思考疏通管道、本体觉醒等完成“知”的超越,既能给学生带来天天向上,也给自己带来天天欢喜。

一团泥巴泡泡,滋生细菌,细菌孕育游来游去的鱼,鱼儿长出翅膀……变成蹦来蹦去的猴子,猴子经历突变,世上有了人。猴子回望过去,为自己的超越而欢喜,瞪大眼睛看人类的灯红酒绿,除了惊奇就是惊喜。

一生万物,物中有理,生中有喜。

教书最大的欢喜,就是踩在“生”的回路上,奇迹就在下一刻。

(作者单位系上海易谷教育)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10日第8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