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记者手记

盘活课程资源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南社”虽然小,但却能以小见大。这是记者采访江苏省苏州市松陵一中“小南社”课程后的感受。

南社是一座“藏宝山”,有无数的资源等待挖掘。松陵一中立足本土文化开设的小南社课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归属感,又能“就地取材”,觅得与教育相匹配的课程资源。

小南社以传统文化课程为主,但也包含新闻、科技等“新潮”课程。这些课程都归拢于大的课程体系之下,分门别类,循序渐进,都能从南社中找到根源。

小南社的教学方式也很有特点。小南社负责人钮烨烨在上诗词课时,不是仅仅让学生阅读、分析而已,而是将阅读与创作融为一体。钮烨烨带着学生分析每个韵部的常用字,让学生更深入、更熟练地掌握诗词语言。

别看这些学生年龄不大,但写出来的诗词文采斐然。说到对诗词教学的执着,钮烨烨表示,南社首先是一个诗社,小南社的成员怎能不会创作诗词。今后,诗词课也将成为小南社的重点课程,让学生系统、扎实地传承诗词文化。

扎根乡土文化,小南社非常重视盘活社会资源。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也经常与当地的柳亚子研究会、诗词协会、书法协会等社会团体联系,邀请他们给学生讲学。

“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况且依靠为数不多的教师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非常困难,所以一定要‘转益多师’,把课程的围墙打破,让社会和生活成为课程的一部分。”钮烨烨说。

对于小南社的发展,钮烨烨表示,一方面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继续下功夫,让课程设置更系统、更合理、更专业,另一方面则要寻求合作和拓展。

“据我所知,全国还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与南社相关的课程,我们要想办法联合起来,组成‘南社课程研究会’,分享资源、互通经验,让课程拥有更宏大的视野和格局。”钮烨烨这样展望小南社的未来。

也许,许多年后,从小南社走出来的学生会成为新时代的柳亚子、苏曼殊、陈去病……当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时,心中一定不会忘掉中学阶段那一丛丛随风摇曳、柔弱而坚韧的“小南枝”。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17日第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