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特别关注

百人以下乡村学校该不该撤并

发布时间:2018-01-31 作者:本报记者 黄 浩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乡村小规模学校“撤”还是“留”?这是一个老问题。

不过,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一番话,日前这一话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我的经验来讲,100人以下的学校是办不好的。学校人数过少,一方面不能吸引优秀师资,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生规模在100人以内的乡村学校,原则都应该裁撤合并。”1月下旬,在“马云基金会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试点沟通会上,这位知名企业家抛出了这一观点。

马云的说法,的确指出了乡村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痛点。他进一步解释说,他的公益团队在走访国内许多贫困地区后,发现现在许多小学空置,没有学生和老师。还有一些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两个老师。

不可否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随迁子女进城就读。与此同时,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拉大,大量农村儿童进城择校。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曾掀起一阵乡村学校“撤点并校”之风。在2001-2010年,我国乡村学校数量从51万减少至23万。

马云心系乡村教育的出发点令人敬佩,这一次他邀请了李连杰、郭广昌、冯仑、史玉柱、曹国伟、沈国军等80多位国内知名影星与企业家赴约,鼓励他们为家乡教育服务,推动并校计划,参与校舍建设、校车捐助。

不过,舆论场上却有不同的声音。其实,关于撤点并校原本也是争议不断。

1月2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表《为什么农村小规模学校不能撤并,且必须办好?》一文,直指马云提出的并校计划。文章指出,实施多年的农村“撤点并校”行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的权益,农村学生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严重问题。

“对非寄宿学生来讲,撤点并校后上学远、上学成本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同时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严重。也就是说,耗费更长时间上学,却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资料显示,2012年国家审计署调查的西部地区270个县,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平均达到14.35公里和6.09公里,导致安全隐患和小学生辍学率增加。由于实行寄宿制,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明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功效。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提出“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该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有鉴于此,1月25日,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更是以“这次我要‘怼’马云一下”为题,对马云的乡村学校撤并计划提出进一步质疑。

“马云心里想的,大概就是这样干净整洁美丽(住宿条件好,有阅览室、活动室,有生活辅导老师,并且孩子住宿免费)的寄宿学校。也许动用企业家的资源和财力,在中国建设几所这样的学校是有可能的,但中国有几万所这样的学校。这样的配置,依靠企业家及社会力量,长期是不靠谱的。”俞敏洪说。

俞敏洪的担心有据可依。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近年来,乡村教学点在大幅度增加,2016年有8.68万个,比2012年增加2.43万个。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016年有10.83万所,占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56.06%。这些星罗棋布的教学点如果重新合并,仅仅依靠企业家的赞助显然很难真正落实。

当然,俞敏洪也承认,教师水平是乡村小学发展的关键。“未来面对这样的农村小学,不是撤并,而是努力提升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给在这样学校工作的教师更好的待遇,让好教师能够带着孩子一起成长。让这样的学校成为小而美的学校。”俞敏洪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同样认为,对我国乡村教育来讲,建设优质的寄宿学校和“小而美”的小规模学校,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在农村建设好小规模学校不仅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农村教育底部攻坚、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也具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小规模学校与社区、家庭关系密切,有利于实行生活化、乡土化、社区化教育,使学校成为农村文化中心。

“面向中国农村的儿童教育,未来会是中心校或者中心寄宿学校和卫星式小学校的结合。中心校可以与周围的农村小学校打通资源,定期派中心校教师去小学校蹲点教学。小学校教师可以和中心校一起教研培训。同时通过现代技术和互联网,许多课程可以通过远程方式让孩子们与中心校学生一起学习。多元化多角度的教育体系,才能既符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又能够为孩子提供真切的成长体验。”俞敏洪的这番畅想,大概才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未来真正的走向。

(据凤凰网、澎湃新闻、芥末堆等媒体综合整理)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