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集训班、数学加强班、作文提高班……尽管距离寒假还有几天时间,但各大培训机构已然行动起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持续走热。对不少家长来说,寒假班的选择并非出于本心。破解补课难题,或许需要动员更多力量。
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利用假期给学生补课,但无论暑假还是寒假,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极不情愿的孩子,奔走于各个补习班、兴趣班之间。
究其原因,在“学历是敲门砖”依然盛行的当下,我们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制并不健全。“禁补令”禁得了学校却禁不了培训机构。尽管家长们都知道孩子补课辛苦,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成绩?如果“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课,而自己的孩子不补,家长们恐怕睡觉都不踏实,事关孩子的前途,谁敢大意?
虽然我们经常说,这是个价值判断日益多元的时代,上大学已不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人生也并非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但让人尴尬的是,优秀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即便能在就业市场上受青睐,但在诸多方面也无法享受与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不得不”把上大学视为“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通道。
社会需要有序的分工,各行各业都是平等的,对孩子而言,无论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其最终目的都要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梦想、创造社会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近年来的就业形势看,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渐受冷遇,而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却成了香饽饽。个中原因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
因此,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无可指摘,但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要体谅孩子的心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进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人格的健全程度与父母、同伴的关系处理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或者教师,不要总以自己的经验决定孩子的人生。须知,上名校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而让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或许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唯有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当让人各尽其能,让人有归属感,而不是无所适从。家长唯有将对孩子的期望值与其自身实际能力有机匹配到最佳程度,才能让孩子真正赢得人生。
当然,教育理念的改变不是朝夕之功,“禁止补课”也绝非是一纸政令就能实现的。我们唯有在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全社会流行的功利价值观的同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修改“唯学历要求”的政策,并改造社会土壤,消除各种二元结构和制度性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出路和发展空间。只有如此,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才能从教育改革的高度达成共识、进行良性互动,寒暑假也就不至于沦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繁华初中西实验幼儿园)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