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当习作遇上思维导图

发布时间:2018-03-07 作者:崔世峰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学生在习作时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无米下锅,学生找不到写作的原材料,没有写作素材,脑子空空如也,通常的表现行为是咬笔头。另一种是有米无法下锅,学生找不到好的习作方法,突出表现在文章开头就写了好几次,写了又删,删了又写。一次,合肥市杨敏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开展“聚焦习作教学,探索教学方法”为主题的习作研修,我参与了薛训才老师的《角色体验》习作教学观课活动。薛老师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习作,不得不说是一种培养学生习作的好方法。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又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可以说,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而我们的课堂解放学生思想、发散学生思维是根本,习作课也不例外。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有”:

首先,这节课“有趣”,体现在薛训才老师幽默风趣,虽然是借班上课,从师生融洽的关系可以看出,师生零距离接触,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节课“有效”,学生能够有效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他们充分动起来,表现在动脑、动口、动手上。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畅快,习作时很积极,都可以说明学生在这节课上是有收获的。

再次,这节课“有料”,听课教师很有收获。教师尝试用思维导图教学生习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索,虽然这种探索早有人尝试并有建树,但对于学校语文教师来说,却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为语文教师打开了教学习作的思维闸门。我们同样感受到这节课许多地方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学习。

最后,这节课“有爱”,师生爱心满满。薛老师以“保安”角色体验开始,学生以“盲人”身份体验残疾人,深刻体验了残疾人的诸多不便,并提醒自己要多给予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需要探讨的地方,应该是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中高年级习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思维导图教师要熟悉,学生要了解。教师不能为了上出新意而利用思维导图,应该作为一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途径的课题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当然,不管怎样的课堂,学生需要、喜欢和接受的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07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