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班级偶尔发生失窃事件,班主任究竟怎么做才合适?
作为班主任,比较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班里的孩子经常丢东西,有的还丢钱。更麻烦的是,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钱物是何时何地丢的,只等着你这个“包青天”破案。而每个班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喜欢乱拿别人东西的孩子,要么忘记归还,要么确实因为喜爱一时起了私念。这样的事情,往小了说是孩子贪玩调皮,往大了说是“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姑息纵容和严惩不贷都要不得。
这不,班上又有学生丢东西了,他也不仔细寻找,便一口咬定是上次乱拿东西被逮个正着的那个学生。被指责的学生趴在桌上只是哭,争红了脸辩解这次真不是自己拿的。一个一口咬定,一个满腹委屈,其他学生只坐等着看热闹。倘若班主任对此类事件处置不当,要么让孩子心灵受伤,要么给乱拿东西的孩子以侥幸心理,导致错误行为再次发生。
“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各位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明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偷盗与成年人的类似行为绝不是一回事,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像对待成年人的错误那样揭发和惩罚孩子。儿童的情感极为脆弱和敏感,稍有差池就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对待儿童的错误,不仅仅只是想办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还应该努力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善”的方面,让孩子知道老师更多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优点,他们便会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奖赏的乐趣。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调每个人负责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明确告诉学生,老师不是福尔摩斯,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一天到晚给你们断案、找东西。所以,要想东西不丢失,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保管好,不要指望一丢了东西老师就能帮忙找回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二是杜绝将贵重物品或较多钱带到学校。除非开学初的报名或其他一些事务需要集中收取少量费用外,一般不允许学生把较多钱带进校园。另外,现在有的家长为了与孩子联系方便,会给他们配备手机或电话手表,我一般不建议学生将这类贵重物品带到学校。我还将自己的电话公开给家长,让他们有事就与我联系。其实,这些贵重物品本身就加大和刺激了孩子因好奇、不服气等因素诱发的偷拿动机。我们从源头截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丢失带来的麻烦,也能够有效遏制一些孩子的攀比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是以做好事抵消干坏事带来的负罪感。当少数孩子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将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我们先不要责怪他们,更不要大张旗鼓地在班级进行宣扬,甚至公开批评。而要悄悄地仔细询问缘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然后和颜悦色地指出错误。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孩子,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并且创设条件给予他将功补过的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可以为班级或他人服务的事情,当他因做好事而得到奖赏、心情愉悦时,就可以抵消因一时错误带来的负罪感,也能撕掉身上的“坏孩子”标签。
四是营造一个正能量满满的班集体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孩子们在集体中成长,他们在集体中获得同伴给予的态度和评价,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重要,他们会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要让每个孩子做班级的主人,让班级“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在集体的相处中学会爱,学会关心他人,让学生在正能量、做好事中,体会到做一个大家认可的好孩子的幸福和骄傲。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25日第1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