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河北省巨鹿县育红实验学校探索创新了“三读教学法”大语文教学改革,实施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育活动等系列教改工程,紧扣教育的根和魂,推进“主题阅读、经典诵读、海量阅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德育,着力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跨越式发展。
融合思想刷新理念 经典书香积淀底蕴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一方面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获得立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培育和品德养成,让孩子去恶扬善、养成良好的品格德行,”育红实验学校校长张廷波将这一思维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进行了“大语文”“三读同步教学”等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学校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融合当代教育思想,把办学理念确立为“立德树人、奠基未来、经典厚基、书香致远、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多元激励”“师生共学、一起成长”。学校将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主题阅读、经典诵读、海量阅读”上,致力于构建书香校园,让师生“育人格,启智慧,广博学,厚根基”,既为培育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积淀良好的文化底蕴,也为造就未来大师级国之栋梁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精挑细选系统布局 循序渐进纵览古今
学校根据“明整体,力重点,知百家,观世界”的国学经典学习原则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在不同年级安排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中国经典国学名作,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积累、丰厚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将《百家概览选》《红色经典选览》《世界经典选览》也纳入校本课程建设,让学生既有中国根,又有世界眼,这样才能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让经典走进课堂,还大力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尤其引导学生读名著名篇、美文佳作。结合学校学情,系统规划各学段阅读量,小学低学段阅读量达到100-300万字,中学段达到300-500万字,高学段达到500-800万字,初一、初二阅读量均达到200-400万字,初三达到100-200万字,力求经典阅读广博、厚实。学校斥资几十万元增补图书,同时发挥班级图书角作用,班内学生相互传阅,共享阅读的快乐。
守正创新锐意教改 三读教学精准同步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在提升教学质量,追求内涵发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激发了教育教学活力。“大语文,大阅读,经典诵读,海量阅读”已经初显成效。今年,学校又进一步凝练大语文教学改革精髓,构建更为成熟的“三读教学法”语文教学体系,主张“主题阅读、经典诵读、海量阅读”。通过国学经典的系统化教学,不断升华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实质内涵,教学改革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教学效果明显。
主题阅读。主要将课本教材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整合拓展,同时根据学情开展其他主题教学活动,以“藤”串“瓜”,实施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经典诵读。按照“知背景、通字词、懂大意、贵激趣、重诵读、时复习、有故事、有讨论、有体会、有活动”的系统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著诗词美文,不同学段、不同目标、不同选文。学段不同,学情有异,注重效率、务求实效。上课及诵读形式力求多术并举,灵活运用,始终把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海量阅读。主要指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还要指导引领好课外广泛阅读,要区分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还要区分必读与选读。各学段根据年级阅读情况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名著(原著)名篇美文、科普类书籍等各类型书籍,经过广泛教研研讨出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学会选读、学会做读书笔记,利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班级读书交流会”,推进海量阅读,真正体现出广博、厚实。
为落实好“三读”教学改革,学校还将考试模式等做了调整,把“三读”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作业布置、资料选用、检测考试、相关活动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大胆取舍,防止重回资料过多、作业过多而使师生负担过重的教学老路。
三读一写师生共进 悦读乐写教学相长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校着眼于“巧统筹,激兴趣,多鼓励,讲方法,重实际”,探索出“读通、读义、读熟、书写”的“三读一写”教学新方式,将“悦读乐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兴趣培养、追求生动活泼、实现快乐学习,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文意,了解大意,熟读会背。“经典诵读”变“教”为“学”,以“读”“诵”“悟”为主,再辅以扎实的字、词、句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引领“三读”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通,灵活运用朗诵、歌诀体、吟诵等各种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读义,读悟结合,明大意,引经据典,古为今用;读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日积月累,启智育人;书写,规范正确抄写默写经典,积极思考,写出感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有一段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毋庸置疑就是“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那个灵魂。践行“三读”教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有信念、有追求、有底色的教师队伍。学校秉承“师生学、同成长,练内功、重引领”的宗旨,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培养了一大批懂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好老师。
学校先后组织150多名教师赴山东、上海、北京、杭州、西安等地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学校还确定了教师的阅读书目,倡导每天平均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教育随笔或教学反思,倡导教师自主成立读书俱乐部,组织读书交流活动,经常性举行读书笔记、随笔、心得评比活动和朗诵比赛、公开课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真正让传统文化内化于教师之心,外化于教师之行。
拓展教学多元集纳 立德树人彰显特色
学校坚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方针,积极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体系,张扬个性,弘扬正气。对小学生加强“讲卫生、懂礼貌、能自立”和初中生“学雷锋、爱祖国、为人民”主题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诚信友善教育、环保教育,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分层次、分阶段构建学校德育内容体系。
围绕学生勤学成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大目标,学校提出并构建起了以道德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多元化育人机制,注重文化精神的浸润、感染、熏陶,既重视显性教育,更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真正实现了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学效果。
加强体育,艺术特长。学校在开足开全体育课程的同时,开设了上午30分钟、下午50分钟的大课间,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修建了400米标准化塑胶操场,同时进行体育与艺术特长相结合的探索和尝试,让学生在体育课外还能学习舞蹈、美术、太极、武术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习得一项艺术特长。
英语教学,打造品牌。学校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开展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为核心的特色教育。聘用了一批业务素质过硬、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专业英语人才任教,英语教学成绩突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广受赞誉。
书法教育,修身养德。学校高度重视书法教学,一方面从三年级开始设立书法课,有专门的书法教师教学,定期组织书法比赛和书法展览;另一方面每学期专门组织教师学习书法,开展每天一篇字活动,促进教师队伍书法水平的提高。
春风化雨、德育养成,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建校10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卫生先进校园、巨鹿县绿色学校、巨鹿县教学成绩优秀单位、中国广播远程示范网示范学校,2017年5月被中国教育协会授予“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校长张廷波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百佳杰出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一所县级民办学校,育红实验学校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更打响了特色教育的响亮品牌,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站在新时代的方位上,育红实验学校将为师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国家培育栋梁,为家乡播撒书香,在特色教改、立德树人的路上砥砺奋进,高歌前行。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7日第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