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他的《终身成长》里讲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前者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做任何事情都是衡量自己智力的一大要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做任何事情以学习为目标,以开放的心态悦纳自己,并能敏锐地对自己的水平有准确的评估,以期更快地学习和成长。河北省承德市的专题性整体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涵养学生素养,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培养能力,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基于此,我们就要找到利用整体阅读教材涵养学生素养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用自己的语文情怀涵养学生的语文观。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做热爱生活、内心充盈、精神饱满的人。在整体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语文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懂得语文素养不只是从文本获得,更要去生活的“麦田”里撒欢奔跑。
因此,教师要借助整体阅读教材让学生“食人间烟火”,丰满心灵。历史、当下、未来的生活,学生都要去感悟、去思考。比如,学习《先秦历史散文》专题,教师带领学生读懂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读懂那些文人的家国情怀;研读《平凡的世界》,学生就要读懂平凡人的诗和远方,明白脚下的路怎么走;探讨《鲁迅》专题,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明白每个时代的疼痛,思考未来要创造什么样的世界。然后,教师再设置问题让学生去爱自然、爱生活。又如,在《梭罗》专题里设置“遇见自然”的实践课,教师让学生去临溪听风、登高遥想或对月抒怀;在《汪曾祺》专题里,教师与学生一起调查乡土风情、畅聊美食、关注人情……“细雨湿衣看不见”,当教师用自己热爱生活的诗意情怀教会学生涵养一颗诗心,语文素养就会慢慢孕育。
“人间烟火”的种种感悟,教师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用它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思考、感悟与灵感也不断跳跃出来,并在示范引导下倾泻笔端,缀珠成文。
第二,教师要用文本培养学生诗性空灵的心境。现在的学生大都远离自然,生活在城市的丛林里。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我们借助专题将山水美景当作“食”材进行各种“加工”,为学生“烹制”丰富的山水诗意教学内容。比如,陶渊明专题、沈从文专题等都体现了这些特征。为了改变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作文素材的情况,教师在专题教材之外借助视频材料补充了《月是故乡明》专题,完成一次思维的迁移,很快学生的思维就在美丽的承德山水、燕赵文化中飞翔。若再写2017年高考作文——《向外国朋友介绍今日中国》,学生心灵就会沿着美丽的家乡开始“飞翔”,使原本狭小萎靡的心灵世界一下子就完成了精神的突围。当有着特定阅历的徐志摩与康桥相遇,诗人飞翔了,写成了《再别康桥》的美丽诗篇,而我们的专题性整体阅读也“烹煮”了文化山川,为学生办了一场“山水诗情、飞翔语文”的文化盛宴。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如此依恋的还有冬天的白雪、秋天的田野、夏日的炊烟、春日的花朵……因此我们的整体阅读又拓展到自然之书,用一泓泓清泉滋养着学生,再潺潺地流入课堂,让学生收获春夏秋冬,珍视麦粒和谷穗,安放自由的蒹葭、青青的杨柳和明月的诗意,“烹煮”出灵动的文字。于是,专题性整体阅读的课堂走出了一个个蓬勃的生命,他们澎湃着灵动的诗意,创造着美的智慧。
第三,教师要用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如今,我们在反思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心灵世界贫乏的弊端时,也要教会学生阅读,让他们在读书所带来的人文关怀中充盈心灵,学会生活。
专题性整体阅读的文本就是在这样反思的土壤中生成的,我们要涵养学生爱和柔软的能力,这些爱包括文化之爱,如《唐诗宋词专题》;国粹之爱,如《明清戏剧专题》;爱国情怀,如《朱自清专题》《鲁迅专题》《红岩专题》;赤子精神,如《徐志摩专题》;建安风骨,如《曹操专题》;儒家品格,如《诸子专题》……通过这些专题的系统阅读和灵犀一点的智慧思考,让学生涵养民族精神,形成健全人格,并力争把它变成一生的财富。
在专题性整体阅读构建的精神世界里,师生都变成了特级教师肖培东笔下海边拾贝的孩子,“教师在悠悠的海风里,率先吹起了海螺,继而孩子们也吹响了他们的螺号。教师微笑着指向大海,所有的眼睛都眺向大海,更深、更远——那片大海就是语文”。
(作者系河北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承德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7日第4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