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学生究竟能达到一个什么高度?能发展到一个什么境界?今天的活动给出答案,是新教育倡导的阅读和写作让孩子收获了成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6月2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主办的海淀区新教育成果展示交流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召开。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教育工会主席刘文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以及全国新教育实验校校长、教师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新教育实验倡导缔造完美教室。作为本次交流会的“主角”,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郭丽萍向与会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完美教室——“向日葵班”6年的成长与收获。
就在这个“向日葵班”,郭丽萍坚持以晨诵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在全学科的共读、共写中为孩子的人生奠基,通过开发“儿童讲堂”课程,锻炼学生演讲表达能力,探索家校共育、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发展。
“我是很普通的教师,教室里的孩子也是很普通的孩子,所以我们希望自己像向日葵那样,虽然普通,却有大大的梦想,那就是永远向着明亮那方。”郭丽萍说。
经过6年的实践,“小葵花”们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令人感动并震撼:全班40名学生共有30余篇文章公开发表,区级以上获奖160余人次,在演讲、科技、信息技术等国家级、市级比赛中获奖证书百余张……
“6年来,每学期我都会来到这里,看看‘向日葵’生长的情况,参加他们的期末庆典。6年,2190个日日夜夜,‘向日葵班’的老师和孩子都在不停地成长。6年来,这群普通的孩子交出了一份份不普通的成绩单。”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宋继东看来,新教育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师生在共读、共写、共演中逐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虽然学生即将毕业,但新教育的精神会继续为他们输送能量。
展示交流会上,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总结了海淀区近两年的新教育推进历程,肯定了新教育对海淀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他表示,海淀区将继续坚持推动新教育实验,深入开展阅读研究,延伸阅读概念,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师生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据了解,海淀区自2012年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锐意探索、扎实推进,6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学校和教师,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海淀区加入新教育实验6年来的发展成果,体现了新教育对提升海淀教育质量所发挥的助推作用。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7日第2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