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教师报、洛阳师范学院和中小学课改名校协同共建的“大地明师班”,何以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作为与大地明师班学员一路相伴而行、共同成长的导师,我体会最深的是:大地明师班是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背景下,寻找教师教育改革突破口、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教师教育长效机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回应新时代教育的“热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意见,如何实施“兴国必先强师”的伟大战略?如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师德师风修养、专业素质能力?大地明师班的创办,不仅开创了一种“教育媒体、师范院校、课改名校”三方协同培养师范生的新格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工程,发现了准教师培养的理念与策略、途径与方法、抓手与载体、突破口与着力点。
切中师范教育的“痛点”
综观当下的师范教育,作为教师供给侧的师范院校与作为需求侧的中小学之间,存在各自为战、严重脱节等问题。尤其是在课改实践、核心素养培育、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实操培训。
针对这些“痛点”,大地明师班在课程设计上放大了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师、新课堂等课程模块。同时,特邀一线优秀教师传播治班经验。他们的班级管理实践、创新与智慧,不仅为每位学员点亮了一盏心灯,更树起了一根根人生的标杆!
摸清准教师的“起点”
有调查显示,师范生大学四年没有完整读过两本教育名著者有之,教学基本功欠佳者亦有之……
怎么办?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地明师班的教学原则是:低起点,小步走,高标准,严要求。设置两课:一是“日课”,日行“七个一”——每天一次晨诵,每天写一篇日志,每天一页钢笔字,每天一板黑板字,每天一幅简笔画,每天一个游戏活动,每天一次体育锻炼;二是“周课”——每周共同观看一部教育电影,每两周通读一本教育名著。坚持天天展示,自评互评,导师抽查,个体指导。3个月的基本功训练,学员对比毕业典礼上的作品与入班之初的作品,进步之大,判若两人,令人惊诧。
突出实操实战的“重点”
大地明师班以“有技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技术”为指导,突出“理念+操作+体验”,强调实操、实战与实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为保证每位学员都能站稳讲台,大地明师班专门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课能,即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大地明师班把上临帖课、课改访学、跟岗实习作为重中之重。课一个一个过,一节一节磨,精益求精;到课改学校访学,学员发现了好学校、好教育、好课堂,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跟岗实习时,除了校方为每位学员指定一名“影子导师”外,另派课改专家跟进式指导。学员们深刻体会到:耳中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
弥补教师成长的“盲点”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存在两大盲区:一是对学生研究不够,二是对自我认知不足。其实,懂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懂也就没有正确的爱。所谓读懂自我,就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创造自己。而成为、创造自己的前提必定是认识自己。读懂学生与认知自我是教师一生要上的两门必修课。
大地明师班围绕读懂学生、认知自我,特意安排了如下课程主题:如何为学生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规则?如何记录儿童观察案例?如何“倾听”孩子的情绪?如何与儿童共享精神生活?如何遇见最好的自己?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从“盲点”出发设计的课程,让学员发现了学生、看见了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立志读懂学生、读懂教育、读懂自己、读懂人生的教育者。
(作者系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04日第10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