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教翻转的挑战

——“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半年记

发布时间:2018-07-18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过去的一年,因为结缘学习共同体,郭建珍研备了5节学习共同体的课例,上过10多节公开课,写了20多篇教学反思,读了近30本教学专业书。

郭建珍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康华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第一次遇见学习共同体是去年参加暑期研究坊。她后来在日志中写道:她被一群无比真诚和热情的老师感动了,被润泽而美好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打动了。当闭幕式上全体与会人员在台湾教师吴慧琳的带领下同唱《最好的未来》的那一刻,她心潮澎湃,暗下决心“哪怕没人支持,我也要行动”。从此,她迷恋上这一全新的课堂样态,开始一个人的“学习共同体实践”。

7月3日,郭建珍又一次如约来到暑期研究坊的学习现场。感动,依然是包括郭建珍在内的每一位学习者的集体感受。尽管发布通知后3天,主办方就提前关闭了网上报名系统,但现场还是来了远远超出预期的学习者。因为场地有限,不少教师只能席地而坐,或站在门口旁听。

这是第三届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也是“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推进交流会。此次活动由中国教师报、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联合主办。

为什么以公益推进课改?

上海浦东已成为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的策源地,准确地说,这个策源地的核心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和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从2015年第一届研究坊开始,短短3年间,学习共同体开始呈星火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自愿加入实践者行列。

重庆市酉阳县小坝小学教师庹旻是坐了24个小时火车自费到上海来学习的。尽管她是第一次参加学习共同体培训活动,但对学习共同体课堂充满了期待,“在这里我遇见了心向往之的课堂样态”。

作为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陈静静一直坚持公益精神,并倡导每一位参与者都能践行志愿者精神。3年前,在做第一届研究坊的时候陈静静就说,学习共同体最关注的是“民主”和“平等”,所以在这个工作坊中,没有人是专家、没有人是领导,所有人都是志愿者,都是自己人,每个人都要认领一份工作,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工作坊作贡献,目的就是要把所有人的愿景和智慧凝结在一起。

研究坊始终秉承的理念是:倾听儿童声音,回归教育本真,坚持研究立场,师生共同创造。如今,研究坊走过3年,已经形成了以“课例研究”“专著共读”“教学模拟”“TED演讲”以及“分组研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共同体”所倡导的“平等”与“倾听”为主要宗旨,邀请两岸三地业界专家共同研究、分享实践心得,并以分学段、分学科的形式,指导和探索各类学科实践学习共同体的路径方法。

2017年12月22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正式成立,陈静静担任院长。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旨在保障学生高品质学习权,研究佐藤学教授学习共同体教育哲学思想,并与一线教师及各界人士共同开展教学现场的实证研究,追求并创造“学教翻转”的教学风景。

这是一个致力于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的公益性行动研究组织,是一个为全国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的平台。“我们希望把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建成一个‘家’,有了这样的‘家’,教育改革者就不会孤军奋战,所有对教育充满期待的人都是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者。”陈静静说。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让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更加从容。一直支持学习共同体实践的还有中国教师报这一教育专业媒体。

2月4日,由中国教师报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8年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现基层教育发展的好经验、优秀教师成长的好故事,推动“课堂革命”,支持全国一线学校把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实际可行的教育实践方法。

早在2013年,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就与中国教师报合作推进课改中国行活动。这一次再度合作,同样以公益的方式,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建设课堂、推进课改。

半年来,“2018年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已先后走进云南个旧、山西运城、宁夏银川、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等地。

7月3日活动开幕式上,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表达了“让孩子看见未来,让中国看见真爱,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真爱梦想”的使命。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代表中国教师报致辞时表示:“课改中国行一端连着教师,一端连着课改,是中国教师报‘零距离贴近教师’办报理念的行动诠释,是新课改理念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正是这样的公益心和使命感让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受到感召,加入到改进课堂的队伍中来,让每一次的学习共同体活动都变得如此“炙热”。

倾听为什么这么难?

课堂如何实现学教翻转?学习共同体的秘密是什么?学习共同体为什么强调静悄悄的课堂?为什么主张听比说更重要?如何构建新型的同学关系?半年来,“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走到哪里,都会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解读。

这一切都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而倾听是需要练习的。“培养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示范倾听,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有声和无声的语言 。” 自从接触到学习共同体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教师芮莹一直与学生一起练习倾听的技能。而在陈静静看来,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首先要建立倾听关系,教师天天在课堂里倾听孩子,示范给孩子看,孩子自然能学会倾听。

在7月3日下午的分班学习中,有班级专门选择了“课堂构建倾听关系的技巧,教师们平时怎么做?”这一问题。最终经过“头脑风暴”,他们作出了以下总结:一是构建倾听关系的前提是构建良好的倾听环境;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倾听做示范;三是听思结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对倾听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出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四是可以归纳总结倾听与表达的基本步骤,如对一个事件通常是以“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进行描述;五是倾听时要注意捕捉对方的关键点等。

一些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教师倾听不够。“如何帮扶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线教师常常为这样的问题犯难。对此,陈静静认为,许多时候,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需要帮扶,只要教师给他时间、空间、机会,然后认认真真地等待他,自然就会成长。“如果你说,这个孩子根本就没有成长,那我要告诉你,你根本没有去倾听他,没有去真的观察他、关心他。”陈静静说,“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这样无数的‘小事’,而这些‘小事’正是我们的教育要面临的‘大事’。学习共同体的教师要用耳、眼、心去倾听,听出学生的困惑,听出学生内心的需求,听出组内学生、组间群体的差异等,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安心学习、热衷学习”。

10年前,陈静静到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所跟随佐藤学做访学研究。陈静静观察到:我们在教研中最常见的做法是观察“教师如何教”,而佐藤学是观察和分析“孩子如何学”。“佐藤学每天带我们到一线课堂去观察、研究、研讨和反思,用这种方法发现儿童真实的学习情况。这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为我开展研究打下了基础。”陈静静说。

程春雨是践行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受益者,2014年尝试学习共同体课堂后,教学效果显著,3年后从一所农村中学调入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如今,程春雨已成为学习共同体专家指导团成员。在践行学习共同体过程中,他同样心存疑惑——为什么在这样高度民主的课堂上,教师尽量去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依然会有学生的学习权无法得到保障呢?

程春雨的困惑引起了不少教师的共鸣。有教师也回应:为什么喜欢表达的总是那几个人?而不喜欢发言的依旧是“老样子”呢?

对此,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杨晓说:“即使是这样生动的课堂,即使是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课堂,即使教师那么尊重他们,学生的融入程度仍然是不同的,浸润程度是深浅不一样的。没有人企图通过一门课达到100%融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把孩子置于这样的环境中熏陶,慢慢就内化了。”

不断尝试,不断遭遇新的问题,又不断释疑。学习共同体践行者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抵达新的境界。建立以相互倾听的互学关系,以平等协同的关系取代“孤立竞争”的关系,让同学真正成为“同学”,进而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共同体一直在创建安静、润泽的课堂文化。

与小组合作学习有何不同?

第一次走进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师们普遍的困惑是,同样是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与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到底有何不同?

在第三届学习共同体暑期研究坊第一天上午的演讲中,陈静静进行了系统分析。她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学生之间是否完全平等、彼此倾听,有没有组长;学生之间是否分工、分层;同学之间是互相教的关系还是互相学的关系;对学习设计的关注度如何;是追求一致的答案还是尊重学生的多元发现;是强化外在评价,还是培养内在兴趣。

关于小组内是否需要组长,曾经引发过不小的争论。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是有领导者的,小组内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台湾新北市秀山小学校长林文生看来,指定组长或其他不同角色很容易导致学习的阶层化,学生之间也很容易产生互教关系,而“学习共同体”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学习者之间人人平等,没有领导者,没有分工,每一个同学都充分被尊重,而所谓的不同角色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然产生的,随着这一轮学习的结束,各个角色也自然消失。

与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出“我会的”不同,学习共同体课堂则更强调安静,强调学生更多地思考,强调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倾听,强调学生说出“我不懂”“我不会”,强调向伙伴学习、向伙伴求助,互相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副校长金利观察一些公开课时发现,许多教师都在上“假课”,许多孩子都在“假学”,假课的一个表征就是课堂只属于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属于那些“会的孩子”,而沉默的大多数只是陪读而已。

“以往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机会是不公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教师没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更多的是优等生展示的机会,时间长了,一部分学生就慢慢被边缘化,逐渐没了课堂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金利说,“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被边缘化的学生还会愿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吗?还会愿意自己发言吗?于是,我们的课堂声音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最后只有一种语言——教师的独白”。

来自山西运城的教师邱娅妮在观摩了福州教育学院第四附属小学校长林莘的公开课后感触颇深:“静静地倾听,努力地思考或大胆地发问,充分表达或主动分享,是学习共同体的三个主要特征。”林莘反复强调,她在课堂上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基础问题,即你读懂了什么?文中的那些语段、那些场景你最喜欢哪个?请说出你的理由。另一个是深度回归:再回到文本,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与文本对话,与伙伴交流,从而碰撞出超越教师、超越教参、超越文本的深度见解。提问,缘于孩子本能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孩子探知世界秘密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实现生命梦想的开端。孩子们通过细腻分析,提出有价值、有深度思考的问题,是最让林莘引以为豪的事情。

“学情观察”是学习共同体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又一大不同。在第三届学习共同体暑期研究坊中,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执行院长谈杨解读了学情观察的注意事项。他说,学习共同体很少做量化研究和数据分析的研究,做的是学生学习故事的研究。学习观察员首先要锁定一名焦点学生,观察他的学习历程,然后记录学习中的关键事件,记录重要的时间点,观察重点是看学生是否安全、安心持续地在学习。

来自学生的反馈如何?

蔡龙昊就读于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自2016年起,在语文教师郑艳红的引领下,开展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和实践活动。2017年起,蔡龙昊作为学习共同体改革的亲历者,以学生视角和研究视角探索学习共同体改革的诸多问题。其中《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问题提出路径的研究》荣获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7年4月12日,中国教师报曾以“师道无为,生道有为”为题,刊发了这个班级学生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文章。

2018年5月26日,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在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举办了一场题为“创新、创造、创生——学生引领未来”的教育创新论坛。这是一次由学生“唱主角”的教育论坛,校长、专家退居观众席,演绎了一场师生翻转式会议。

两天的论坛,有一半时间主席台属于学生。5月27日上午,来自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蔡龙昊、俞林昊、须奕航、陆安诚、徐昭阳、罗沁怡等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实践“学习共同体”这一创新教育的故事。

与传统课堂相比,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课堂——

首先,学生不一样了。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讲与记录,更多的是倾听和交流。课前自主预习成为常态,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课上积极发言保障课程进度,他人表达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生在台上分享交流时,台下根据台上学生的发言记录、整理、分析,并向学生提问。

其次,教师不一样了。学生发言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发言完之后也不进行点评,只负责记录,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讨论被带偏,教师要及时引导,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师全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不是灌输教材的内容,使讨论更深入。

最后,课堂不一样了。与传统课堂有所不同,学习共同体课堂常用4人小组,便于大家交流和倾听,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场,而是更多地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分享智慧的舞台。学生可以在分享期间自由上台发言,利用多媒体、黑板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和图表的方式表达出来。

7月3日的暑期研究坊开幕式上,蔡龙昊又一次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向与会教师讲述了自己的“小梦想”:作为学习共同体这一创新教育的受益者,他愿意做学习共同体的代言人,做好志愿者,希望能把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今天的课堂改革正在由“教授的场所”切换为“学习的场所”,正在完成一种“学教翻转”。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会自然发生。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安桂清所说,“作为教师,你没有享受过‘学教翻转’带来的那种愉悦感,就不会如此坚定”。

“教育,不是把花瓶填满,而是把火把点燃。”这是上海市六灶中学教师王晓叶最喜欢的一句话。如他一样,学习共同体的践行者都在“捍卫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的路上且行且思。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18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